类水滑石化合物对水中氟、硒离子的离子交换性能的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水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和水质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传统的水处理技术对水体中微污染物的去除能力明显不足。因此,开发高效、经济、简便的除微污染技术尤为必要。吸附是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常规的吸附材料大多数存在吸附率低、选择性差、不可再生等缺点。因此,针对水中微污染物的吸附去除这一热点问题,本文围绕镁铝水滑石和镧掺杂镁铝水滑石及其煅烧产物展开研究,分别合成了LDHs、CLDH、La-LDHs和La-CLDH类水滑石,用XRD、SEM、IR和Zeta等手段对水滑石的晶体结构、形貌形态、热稳定性、材料表面性质等进行了表征。并将其作为选择性吸附剂,探讨其对水中氟、硒离子的吸附性能。考察不同因素,即初始氟浓度、pH值和投加量对水溶液中氟离子去除的影响,并对去除氟离子的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吸附作详细地研究。并进一步对吸附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主要内容如下:   (1)采用水热法,以硫酸镁和硝酸镁为镁源、硫酸铝和硝酸铝为铝源,可控合成了Mg/A1摩尔比在1~0.3范围内连续可调的MgAl-LDHs,2MgAl-LDHs和3MgAl-LDHs的片状镁铝水滑石。且经过500℃煅烧后的镁铝水滑石样品(CLDH),仍然可以保持原来的层状结构。通过水热复原,成功获得了碳酸根型的镁铝水滑石。复原后的水滑石晶体物相、晶体形貌与水滑石前体基本保持一致。   (2)LDHs和CLDH对水溶液中的氟离子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在氟离子浓度为10ppm和pH=6.0的条件下,LDHs和CLDH有最大吸附量,分别是105.26和34.96mg/g;该吸附符合假二级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吸附剂经碳酸钠溶液再生处理后,经5次循环,对水溶液中的F吸附率仍可达到92.15%和89.72%,表明类水滑石具有优越的脱附性能。   (3)LDHs和CLDH去除SeO32-中硒离子的过程,其主要机制主要表现为离子交换。对于不同浓度的SeO32溶液,硒离子的吸附量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浓度越高,吸附量也增加,但去除率会相应地降低。对于吸附行为来说,吸附反应开始时,对水中SeO32-离子的吸附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吸附量增加缓慢,到120min吸附基本达到平衡。焙烧层状氢氧化镁铝在pH=5.50±0.50范围去除硒离子效果好,最大吸附量分别达到16.81和122.01mg/g,其吸附行为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跟Langmuir吸附等温式模型有较好的拟合,说明吸附硒离子的过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吸附过程为吸热、自发的。   (4)同时对类水滑石材料LDHs、CLDH、La-LDHs和La-CLDH四种材料在SeO32-的吸附情况作了比较,吸附平衡速率为镧镁铝水滑石快于镁铝水滑石,最大吸附量依次为16.81、122.01、3.36和98.04mg/kg。从而得出这四种材料对Se(Ⅳ)的吸附能力依次为CLDH>La-CLDH>LDHs>La-LDHs,掺镧后能提高其吸附速率,且四种材料对Se(Ⅳ)的吸附吸附等温线跟Langmuir吸附等温式模型有较好的拟合。
其他文献
组氨酸是一种天然离子型氨基酸,因为含有咪唑环结构,它在生理p H范围内可以充当酸或碱,并且在蛋白质中表现出包括酶催化在内的广泛生物活性。近年来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将咪唑/咪唑盐应用于生物材料或其它功能材料,但几乎所有的关于咪唑/咪唑盐聚合物的合成是通过可控自由基聚合在有机溶剂中进行的。然而,大多数咪唑盐聚合物因含有卤素等亲水性反离子而不溶于有机溶剂。尽管有许多关于离子单体水溶液聚合的报道,但反离子对离
微胶囊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化妆品、纺织、催化以及农业等领域。尤其是通过层层组装技术与模板法相结合制备的微胶囊,由于其尺寸和囊壁成分的可调控性,显示出了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旨在改善锂-亚硫酰氯电池的高功率性能及电压滞后现象,通过实验方法及电化学测试手段对锂-亚硫酰氯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进行了综合性的工作。   首先,本文采用酚醛树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环境能源和健康等问题逐渐凸现在人们的眼前,建筑节能已成为今后建筑发展的要求和方向,墙体材料节能是建筑节能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外墙体保温是墙体节能的
本论文以相差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时间分辨光散射为主要研究手段,通过原位跟踪和断面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环氧/热塑性树脂共混体系反应诱导相分离中分相的动力
二氧化锰由于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来源广泛、低成本和对环境友好等特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中。由于单一的二氧化锰电极材料在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工作电
随着人类社会对气候问题,尤其是气候突变的日益关注,如何能有效地预测未来气候的变化成为科学家们努力的方向。器测气候记录的短暂迫使科学家们必须利用古气候记录寻找气候变化
近几十年来,随着助熔剂的广泛使用,大量结构新颖和性能丰富的碱金属硫属化合物被合成出来并广泛的研究,是新一代潜在的多功能无机材料。碱金属在结构中起着调控的作用,使得该体系
高性能有机半导体的设计、合成与表征对于发展新一代光电器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载流子种类的不同,有机半导体材料主要分为空穴传输型材料(p型)和电子传输型材料(n型)。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