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4.2kaB.P.事件记录及其对新石器文化的影响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44121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社会对气候问题,尤其是气候突变的日益关注,如何能有效地预测未来气候的变化成为科学家们努力的方向。器测气候记录的短暂迫使科学家们必须利用古气候记录寻找气候变化规律。而全新世以来的气候突变记录,因与人类社会关联最为密切,已成为古气候研究的重要课题,而4.2kaB.P.事件,因其发生于新石器文明的衰落期,与人类社会的转折密切相关而成为一个研究焦点。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发表的全新世高分辨率古气候记录,如湖泊、泥炭、石笋及其它古气候地质载体记录,对4.2kaB.P.气候突变事件在中国的表现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气候事件在中国普遍表现为干旱,伴随部分地区的降温,体现了东亚地区对全球4.2kaB.P.气候事件的响应。但是,4.2kaB.P.事件仍存在诸多疑问,其具体的行为特征亦存在争议,比如各记录在起止时间和持续时间上存在差异,气候动荡的幅度亦不相同,对这一事件产生原因更是了解甚少。之所以存在这些疑问,主要是因为已有记录的分辨率较低,定年存在不确定性,且不同代用指标的解译存在差异。   在众多古气候记录载体中,石笋以其定年准确、时间跨度大、记录较为连续完整、指标具有可比性、分布广泛等优势,在古气候学领域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其丰富的气候代用指标,如稳定同位素、石笋微层厚度、灰度、微量元素等,均可灵敏响应外界气候因子的变化。   本文通过对长江中游地区湖北清江流域和尚洞HS-4石笋微层厚度、灰度、Ba/Ca、Mg/Ca、Sr/Ca、P/Ca的年及年内分辨率分析,诠释了4.2kaB.P.气候事件在长江中游地区的表现及其突变行为特征(如持续时间、气候突变速率及幅度等)。通过比对来自其它地域的4.2kaB.P.事件记录,为4.2kaB.P.气候突变事件在东亚季风区的响应提供了证据。同时结合当地考古资料,对4.2kaB.P.事件可能对长江中游新地区石器文化——石家河文化在鼎盛期时突然衰落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研究发现:(1)4.2kaB.P.期间,HS-4石笋微层厚度与δ18O在趋势上呈现负相关性,石笋厚度值低(生长速率低)时对应同期δ18O值偏正,指示气候干旱。干旱期时洞穴供水的减少应是HS-4石笋生长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2)4.2kaB.P.期间,10a际尺度上微层厚度与石笋灰度值趋势上出现正相关性,石笋厚度值低时,对应灰度值低(色泽深),指示其主控因素可能与厚度相同亦为降水。虽然4.2kaB.P.事件入事件时在灰度曲线上表现并不明显,但是在出事件时表现明显。(3)4.2kaB.P.事件期间,HS-4石笋微层厚度与Mg/Ca、Sr/Ca、Ba/Ca在趋势上呈现负相关,而Ba/Ca、Mg/Ca、Sr/Ca相互之间则呈现出良好的正相关,相互间的相关系数(R2)均大于0.5,而P/Ca与Mg/Ca、Ba/Ca和Sr/Ca之间则无明显相关,说明影响Ba/Ca、Mg/Ca、Sr/Ca的主控因素相同(均主控于降水),而影响P/Ca的因素则较为复杂。降水少时,石笋生长缓慢,Ba/Ca、Mg/Ca、Sr/Ca比值较高,其原因可能是在气候干旱时,洞穴项部和表层围岩方解石先期沉淀加强;同时洞穴滴水滴速降低使CO2脱气作用加强,更有利于石笋表而方解石的沉淀。与其它指标相比,P/Ca比值在4.2kaB.P.事件入事件时与其它指标同步,比值呈现出显著降低,但出事件的时间则略显滞后。在事件发生的前、后阶段,Ba/Ca、Mg/Ca、Sr/Ca均表现出明显的年循环,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而在事件发生期间,Ba/Ca、Mg/Ca和Sr/Ca的年循环则不明显,季节性减弱。P/Ca的季节性在事件发生期间及发生前后则无显著性变化。(4)HS-4石笋多指标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4.2kaB.P.事件期间,随着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减弱,气候表现为震荡加剧,降水减少,气候干旱。该气候事件的整体时间跨度为220±8a(4.44~4.22kaB.P.),入、出事件的突变时间分别为7±3a和5±2a。整个事件的变化表现为双峰(谷)结构,即在事件期间存在两次极度干旱期,中间间隔为150±3a。(5)长江中游4.2kaB.P.事件与中国和全球其它地区的4.2kaB.P.事件同步,体现了东亚季风区4.2kaB.P.事件记录与其它地区记录间的遥相关。(6)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文明——石家河文化衰落的诱因,可能与4.2kaB.P.时的气候异常相关。长时间的气候干旱,极大恶化了当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可能是导致长江中游新石器文明的衰落的主要原因。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提供了来自长江中游地区的年及年内分辨率的4.2kaB.P.事件记录,迄今国内内尚无年分辨率的4.2kaB.P.事件记录。(2)获得了该事件在东亚季风区气候突变幅度、速率及精确的持续时间等细节特征。(3)利用气候突变事件在地质载体中的高分辨率记录,尝试解译了古文明衰落的可能原因。
其他文献
微信,其实不微。它在如今追速度求效率的社交领域,如空气似流水一般,无孔不入,并逐渐深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无论是随时随地的沟通互动,是基于信息平台的“惠”生活,还是生意
经历古、中生代之交显生宙最大生物灭绝和剧烈的全球变化之后,三叠纪初是地球发展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二叠纪末的大灭绝造就了其特殊的生物类群结构和生态格局,持续波动的异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组氨酸是一种天然离子型氨基酸,因为含有咪唑环结构,它在生理p H范围内可以充当酸或碱,并且在蛋白质中表现出包括酶催化在内的广泛生物活性。近年来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将咪唑/咪唑盐应用于生物材料或其它功能材料,但几乎所有的关于咪唑/咪唑盐聚合物的合成是通过可控自由基聚合在有机溶剂中进行的。然而,大多数咪唑盐聚合物因含有卤素等亲水性反离子而不溶于有机溶剂。尽管有许多关于离子单体水溶液聚合的报道,但反离子对离
微胶囊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化妆品、纺织、催化以及农业等领域。尤其是通过层层组装技术与模板法相结合制备的微胶囊,由于其尺寸和囊壁成分的可调控性,显示出了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旨在改善锂-亚硫酰氯电池的高功率性能及电压滞后现象,通过实验方法及电化学测试手段对锂-亚硫酰氯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进行了综合性的工作。   首先,本文采用酚醛树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环境能源和健康等问题逐渐凸现在人们的眼前,建筑节能已成为今后建筑发展的要求和方向,墙体材料节能是建筑节能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外墙体保温是墙体节能的
本论文以相差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时间分辨光散射为主要研究手段,通过原位跟踪和断面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环氧/热塑性树脂共混体系反应诱导相分离中分相的动力
二氧化锰由于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来源广泛、低成本和对环境友好等特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中。由于单一的二氧化锰电极材料在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工作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