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灵敏上转换纳米探针的构建及快速检测应用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75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转换纳米粒子(upconversionnanoparticles,UCNPs)能够将低能量近红外(near infrared,NIR)激发光转换成高能量可见或紫外光。近红外激发的UCNPs具有近红外激发、光稳定性优异、信噪比高和多色发射等优点,在生物医学、环境检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然而,传统上转换发光探针具有发光共振能量转移(lumin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LRET)效率低、上转换发光量子产率低等缺点,限制了上转换发光探针的发展和实际应用。基于以上UCNPs的优缺点分析,本文首先通过优化UCNPs纳米结构,将发光中心限制在中间壳层,降低能量供体到受体间的距离从而提高LRET效率。不仅如此,通过增加敏化剂浓度提高UCNPs在980 nm处的吸收,提高了 UCNPs的量子产率。其次,基于所制备的高LRET效率和高量子产率的UCNPs,设计了高灵敏纳米探针用于检测抗坏血酸。最后,在成功制备高亮度UCNPs和高灵敏纳米探针的基础上,构建了几种无背景荧光、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的纳米探针用于检测肝素,氨基脲和二氧化硫衍生物,进一步扩展上转换纳米探针在生命安全,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中的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和进展如下:(1)三明治结构的 UCNPs(sandwich-structructured UCNPs,SWUCNPs)通过将发光层限制在中间壳层,大大提高了 LRET的效率。但是,这也降低了SWUCNPs的上转换发光强度,影响了自身的广泛应用。在本工作中,通过高浓度 Yb3+掺杂,合成了具有核-内壳-外壳结构的 SWUCNPs(NaYbF4:(30%Gd)@NaYbF4:Er(2%)@NaYF4)。SWUCNPs 通过将发光中心Er3+限制在内壳中,降低Er3+和UCNPs表面猝灭剂的距离,保持高LRET效率。同时,高浓度敏化剂离子的掺杂增加了 SWUCNPs对980 nm激发光的吸收,从而增强了上转换发光强度。相比于普通结构的NaYF4@NaYF4:Yb/Er@NaYF4,高浓度Yb3+掺杂的SWUCNPs的上转换发光强度有很大提升:540 nm处发光强度增加56倍,655 nm处发光强度增加117倍。(2)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A)的过量摄入或缺乏会引起坏血病、帕金森症、癌症、糖尿病等多种严重疾病。因此,开发灵敏、可靠的分析方法对人体和食品样本中AA地测定具有重要意义。以上一章所制备SWUCNPs作为能量供体,并将CoOOH修饰在其表面,CoOOH作为能量受体猝灭上转换发光。在添加AA后,AA和CoOOH发生特异性反应导致其分解,从而使上转换发光恢复。SWUCNPs在保留高LRET效率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 UCNPs的上转换发光效率。因此,所设计的上转换纳米探针表现出对AA的高灵敏响应,LOD低至38 nM。此外,通过对血清和食品中AA的检测,验证了该上转换纳米探针的实际应用价值。(3)肝素是临床上重要的抗凝药物,需要定期检测和调整剂量。荧光检测法具有响应快、灵敏度高的优点,是一种检测肝素的高效方式,但大多数荧光传感器在短波长激发光激发下会出现自荧光,容易出现假阳性问题,同时还有制备过程复杂耗时,检测仪器昂贵的缺点。因此,开发了基于UCNPs的纳米发光探针用于肝素的发光和比色双模态检测。该纳米传感器能够灵敏检测肝素,发光模式下的检测限为0.1 nM,比色模式下的检测限为0.3 nM。此外,将3D打印技术与智能手机结合,基于所制备上转换纳米探针制备了便携式智能手机传感平台用于定量检测肝素,LOD为2nM。所设计的纳米传感器依靠长波长激发和荧光-比色双响应检测信号,消除了自荧光,有效提高了纳米传感器的准确性,从而扩展了临床上肝素检测及相关医疗安全方面的应用。(4)氨基脲(semicarbazide,SEM)是一种分布广泛,具有致癌性和神经毒性的食品危害物,源于水产养殖中使用的抗生素硝基呋喃的代谢,或面粉发泡剂偶氮二甲酰胺的热分解。光学检测技术具有快速响应和可视化检测的优点,是一种强有力的检测工具,但SEM没有发光响应和紫外吸收,因此很少光学纳米传感探针用于SEM的高灵敏度和可视化检测。在此,设计了一种基于上转换发光的纳米传感探针,用于对SEM进行视觉检测并具有高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该纳米传感探针由UCNPs和磷钼酸(phosphomolybdic acid,PMA)构建而成,其中PMA作为SEM的特异性识别单元。SEM加入并和PMA反应产生蓝色产物,基于内滤效应(innerfiltereffect,IFE),所研制的纳米传感探针表现出吸光度增强和上转换发光猝灭行为。由于吸光度的变化转化为上转换发光的指数变化,纳米发光探针的灵敏度大大提高。该上转换纳米探针在0.5-16μM的线性范围内对SEM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视觉响应,检测限为58 nM。在标准添加实验中,该传感探针的回收率在90-112%之间,表明该纳米探针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所设计的纳米发光探针为视觉检测有害物质提供了灵敏便捷的传感策略,有望发展上转换传感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5)由于SO2衍生物(即亚硫酸盐和亚硫酸氢盐)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肿瘤等一系列生理疾病,检测SO2衍生物对于人体健康以及空气质量监测至关重要。然而,一般用于SO2衍生物检测的上转换光学探针受限于特异性识别单元合成过程复杂耗时,或对上转换发光(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UCL)猝灭效率不高等问题。这对构建简便,灵敏且低成本的上转换光学探针用于SO2衍生物检测造成困难。本文以商业廉价染料盐酸副品红(parfuchsin hydrochloride,PAR)为特异性识别单元和能量受体,以Yb3+、Er3+共掺杂的UCNPs作为能量供体,研制了一种高效上转换发光纳米探针用于SO2衍生物的检测。PAR通过IFE显著猝灭UCNPs的绿光,而红光保持不变。加入亚硫酸根后,PAR和亚硫酸根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导致PAR的发色团结构被破坏而使UCNPs的绿色发光恢复。实样检测中,所制备纳米探针的相对标准偏差较低,回收率令人满意,表现出优异的实样检测性能。
其他文献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二维材料家族种类众多、性质丰富,在未来微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与传统三维材料相比,除了维度效应带来的各种新奇物性,二维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便于多层异质堆叠,层间通过较弱的范德华相互作用连接而不形成强的化学键。这不仅有利于将具有不同性质的二维材料相互堆叠组合成具有新的性质的异质结,同时还可以对二维多层体系通过施加垂直于二维面的应力、电场,或者通过层间滑移等方式改变层间相
在互联网和智能物联网时代下,各行各业在数字化与信息化进程中产生了海量数据,基于海量数据的深度学习模型和算法也在高速迭代发展,数据和模型本身已经初具价值并逐渐成为知识产权。为保护数据共享交易场景下的数据和模型的知识产权,研究人员在诸多方面做出了努力,数据和模型标记工作就是其中重要的基础之一。数据和模型标记是将数据和模型进行技术上的“标记”以抵抗数据共享交易中的对知识产权有威胁的部分不合规行为(复制、
量子纠缠作为量子网络的核心资源,能够用来实现量子安全通信,分布式量子计算和量子传感。得益于光子的高重构性和鲁棒性,其已被广泛应用于这些应用中。本文中,我们利用线性光学系统制备和操纵纠缠光子,对量子网络和量子传感的关键问题展开相关研究。第一章中,我们总览了当前量子网络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第二章中,我们理论和实验研究了线性光学系统的几个关键方面,包括自发参量下转换过程中的相位匹配、对比度和收集效率
生物质能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其火灾安全问题也亟待解决。生物质作为典型的固体可燃材料,与其原料和成型燃料相关的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危及社会安全的同时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生物质火灾的产生不仅与生物质的种类和形态有关,而且与其氧化热解和燃烧的特性及机理密切相关。对生物质氧化热解和燃烧行为和规律的研究,是预测生物质火灾发生和发展的基础,有助于深入理解生物质燃烧引发火灾的机制,有利于生物质着火和燃烧模型的开发,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国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国民的生活质量产生极大影响。然而,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在丰富人们的生活、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同时,也对用户个性化筛选信息、平台精准投放信息带来了巨大挑战。个性化推荐系统作为大数据时代缓解“信息过载”问题的有效工具,已经成为了支撑互联网智能、部署实现高端高效智能经济的关键技术之一。个性化推荐的核心之一是发掘用户意
生物质燃料的碳中和与可再生属性,可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发挥积极作用。第二代含氧生物质燃料2-甲基四氢呋喃(2-MTHF)是一种环醚,近年来,其因清洁、持续和可再生等特点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替代燃料。制备工艺取得的重大突破将推动其广泛应用。燃料在实际生产、使用及存储过程中,一般采用加压方式。如遇意外,极易发生高压泄漏等火灾事故。因此,开展2-MTHF在不同压力下预混燃烧特性及火焰抑制的研究,对其火灾
碰撞造山带记录了大陆碰撞、俯冲和折返等多阶段地质过程,其中地壳发生了明显的变形作用、变质作用、深熔作用和岩浆作用,一直以来都是研究大陆动力学和发展板块构造理论的关键领域。汇聚大陆边缘的区域变质岩作为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可以记录造山带形成和演化的重要信息。喜马拉雅造山带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年轻的碰撞造山带,不仅记录了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过程相关的高压-超高压变质过程,还保存了碰撞后阶段的高温-超
热塑性材料具有重量轻、导热系数低、易加工、价格低廉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外墙保温系统、管道、家具、玩具、包装、医疗健康及高科技等领域中。但易燃、热值高、受热熔融软化的特点使其具有较大的火灾危险性,近年来与之相关的火灾事故屡见报道,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论文以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小尺寸实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
近年来,学龄前儿童数量不断增加,研究学龄前儿童群体的疏散运动特性,对提高学龄前儿童疏散效率与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瓶颈作为行人通行设施中的典型结构,因其对行人流的约束已获得了广泛关注。然而,当前的瓶颈疏散研究忽略了学龄前儿童与成年人的疏散特性差异,研究学龄前儿童的瓶颈疏散特性能够为儿童活动场所的安全及应急预案设计提供支撑。本文通过开展可控实验,研究了学龄前儿童瓶颈疏散的疏散运动特性,量化了瓶颈宽度
<正>腹痛是常见病多发病,疼痛的来源可以是腹腔脏器,也可以是腹部壁层神经引起,目前内外科医师更注重于前者,而极易将最浅表的腹壁疼痛误为腹腔脏器病变所致。现将作者近三年来54例脊柱相关性腹痛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