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ary Opposition in Harry Potter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y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7年以来,罗琳的哈里·波特系列风靡全世界,被儿童所喜爱,很多学者也纷纷研究这部作品,在这篇论文中,将应用二元对立理论对这篇小说进行分析。   在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作者罗琳的生平,以及关于哈里·波特系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二元对立理论。第一章,主要研究二元对立在这部小说主题当中的应用。主要从善与恶,颠覆与传统,追寻与失去,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方面进行文本分析。每一对的前者优于后者。善与恶是传统的二元对立项,哈里代表了善的一方,伏地魔代表的恶的一方,但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恶的一面,人们应当克服恶的一面。这是青少年所面临的困难。在罗琳的小说中,传统代表了魔法世界中的纯种血统和西方世界对于魔法世界传统的想象,颠覆指的是对魔法世界纯种血统想象的改变和对传统想象的改变。年轻人面临着选择,面临如何克服渴望以及去追寻什么。罗琳在她的作品中给出了她的观点。哈里放弃了他能够让父母复活的希望而追寻魔法世界的和平,他最终得到了永生,伏地魔追寻永生,失去了完整的灵魂最终在小说的结尾死去。罗琳在她的作品中还描述了两个世界,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去创造她的人物和情节。   在第二章,主要研究二元对立在小说人物特性的文本分析,主要从友谊与孤独,弱者与强者,真实与谎言,贫穷与富贵这几方面来分析。罗琳在小说人物的创造上同样运用了二元对立理论,例如人物哈里,罗恩,赫敏,伏地魔和隆巴顿。   在第三章,主要研究罗琳二元对立思想的形成原因。罗琳的生活中充满了二元对立。二元对立无处不在。我们从罗琳的生活经历中能够了解到对立关系在二元对立的两个方面是可以转化的,两个方面又互相包含。   在结论部分,这篇论文通过运用二元对立理论对于作品的主题,人物角色以及作者的二元对立思想成因方面所作的文本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面临困难,如何选择,超越自己,运用二元对立的思想看待问题,遵循二元对立中积极的一面,才能走向成熟。
其他文献
文学作品风格的可译性与如何再现原文风格一直是翻译家争论的焦点。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基本上赞同风格是有形的、可译的。本文以林疑今翻译的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为研究对象
作为一项大规模、高风险的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4-6)一直受到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长期以来,围绕如何使大学英语考试能够更加有效地测量学生的英语水平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