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骨骼肌卫星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建立及特性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iayl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骼肌是研究发育的很多基本原理的一个理想模型。研究肌肉发生对于理解胚胎发育的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卫星细胞是一类存在于成体骨骼肌肌纤维基膜和原浆膜间的梭形或纺锤型细胞。卫星细胞在骨骼肌生长中起关键作用,它调节着出生后的肌肉的生长,是成体肌肉增长的首要途径。  以往的研究结果指出:骨骼肌的修复过程是一个通过活化刺激因子和抑制因子而保持相对平衡的过程,由此而保证骨骼肌在修复过程中在肌肉大小和位置的完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是肌卫星细胞增殖和成肌分化的重要调节因子,促进卫星细胞增殖并可逆转卫星细胞向肌纤维的成肌终末分化。Myostatin属于TGF-β超家族,在缺少myostatin小鼠和myostatin突变的牛中表现的肌肉肥大和增生,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myostatin在卫星细胞增殖或分化时的抑制作用被去除所致。Myostatin很可能在骨骼肌修复过程中对各生长因子的平衡起重要的作用。  蛋鸡(Layer)和肉鸡(Broiler)是经过长期遗传选育形成的两个品系,在骨骼肌生长发育性状上有很大的差异,肉用仔鸡骨骼肌生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产蛋鸡,所以蛋鸡和肉鸡是研究骨骼肌生长发育机制的理想模型。蛋鸡和肉鸡骨骼肌发育性状的差异在出生后表现得最显著,这与两者骨骼肌组织中存在的卫星细胞的特性具有很大的联系,本课题采用免疫荧光方法、RT-PCR方法、同位素标记、细胞培养等方法进行研究取得如下结果:  1.建立和完善了分离、培养肌卫星细胞的技术方法;得到发育不同时期表达标记基因pax7和desmin的卫星细胞。  2.利用RT-PCR方法检测分离培养24、48、72小时后的蛋鸡和肉鸡胸肌卫星细胞中有关骨骼肌发育调控因子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在mRNA表达水平没有看到明显差异。  3.利用Ci3H-TdR标记增殖的卫星细胞,比较一定发育时期,蛋肉鸡卫星细胞增殖速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出雏4天的肉鸡卫星细胞具有明显高于蛋鸡卫星细胞的生长速度。  4.蛋肉鸡卫星细胞在细胞因子bFGF(basicfibroblastgrowhfactor)和Myostatin处理后的形态学观察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显示,bFGF通过上调MyoD、下调Myogenin,明显加快和延长卫星细胞的增殖、推迟分化进程。而Myostatin可能通过上调p21使细胞保持非增殖状态。  对于禽类骨骼肌卫星细胞的特性在国外已有较深入的研究,但利用蛋肉鸡长期自然选育而形成的差异——在骨骼肌发育上的性状差异,来进行骨骼肌发育机理尤其是卫星细胞作用机理的研究还没有,本课题旨在此进行探索,为进行蛋鸡和肉鸡在出生后骨骼肌发育性状的差异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并将通过后续的研究,为成体骨骼肌发育、卫星细胞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空间碎片碰撞预警分析在保障在轨航天器运行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在轨碎片的逐年增多,对空间碎片进行相关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针对空间碎片碰撞预警分析中有关轨道筛
自由变形技术是CAD/CAM系统中的一种新的几何造型方法,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现今该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已经能够方便快捷的设计、编辑和修改实体模型。然而该技术仍然
星球探测任务要求星球车在崎岖地形具有良好的移动性能。轮地相互作用对星球车在复杂地形的移动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车轮沉陷量是评价和预测轮地相互作用情况的关键变量。检
目的引入心理契约理论制定相关调查问卷,对医养结合服务提供机构工作人员的工作感受及认知情况开展研究,探讨相关工作认知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利用心理契约调查问卷对湖北省232名医养结合工作人员的工作感受及组织契约、责任认知情况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运用方差分析、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发现个人责任评分为(76.0±11.8)分,高于组织责任得分的(60
高帧频图像采集是研究高速瞬态现象发生机理和运动规律的一种直观地测试技术和手段。以某型号炸点坐标测量经纬仪为应用背景,设计了一种高帧频图像采集系统。 论文介绍了高
随着测控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大量智能控制芯片和智能传感器的不断出现,网络测控系统已成为工业控制领域研究的热点,而网络测控技术也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发
本论文结合十五航天重点预研项目的“远程空间非合作性飞行体会合与附着问题研究”预研课题,同时得到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小型月球探测器制导、导航和控制技术研
会诊制度是十八项核心制度之一,优质的会诊管理可协助各临床科室合作效率最大化,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最终目标。作者从单科会诊及时率入手,依据组织行为学理论,构建个人-群体-组织模型,结合院内实际,三管齐下采取改变个人行为态度、调整组织绩效方案、建立任务型群体的管理措施。回顾性选取实施措施前、后1个月(2018年10月、2018年11月)的数据,会诊及时率由76.69%提高至82.62%,差异有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