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是城市景观中的最为重要的自然元素,也是最为灵活和富于变化的造景元素,同时还是保持和恢复环境生态平衡的关键。城市中轴线公共空间植物景观不仅有助于缓解人类活动给城市环境带来的压力,还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趣味,放松心情,展现城市风貌,寻回城市渐渐遗失的记忆。同时植物景观对城市的生态保持和恢复功能在现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没有被过多的重视,多是注重视觉上的效果,没有体现植物所能带给人类和环境的真正价值。所以在本文中,力求从植物景观的连续性、环境的生态保持、以人为本等方面展开研究,采用文献归纳与分析法、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公众偏好法、案例分析与引入的方法对成都市城市中轴线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进行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包括:(1)通过案例探析,总结出优秀案例中城市中轴线公共空间植物景观所具有的共同点,将其立地环境与成都市城市中轴线进行对比,提炼出对成都市城市中轴线植物景观建设有益的设计理念和方法。(2)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访问300位成都市城市中轴线沿线居民,发放问卷280份,收回有效问卷273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7.5%。了解中轴线沿线居民对中轴线沿线植物景观的现状了解和需求,以便于后期对成都市城市中轴线植物景观设计进行优化。(3)应用感官评价法对成都市城市中轴线公共空间的植物景观效果进行评价,本次评价分五次,选择不同时间不同的交通工具,使体验者感受不同时段的植物景观效果。得出的结论是成都市中轴线空间植物景观由北向南其景观效果有由好变差的趋势,且在景观效果的整体排序上是:A>B>C>D;(A:天府广场至桐梓林北路与人们南路的交汇点;B:桐梓林北路与人民南路的交点到锦城大道与天府大道北段交接点;C:锦城大道与天府大道北段交接点至锦江与天府大道交汇处;D:锦江与天府大道交汇处至天府大道与牧华路交汇点)。研究其植物景观现状,为今后成都市城市中轴线公共空间植物景观的进一步建设做参考和指导是十分重要的。(4)论文针对研究地现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优化建设方案的建议,即在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在征求民意和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并以期建设成稳定的植物群落,使植物景观可持续发展。以天顺北街至府城大道段,即天府大道在高新区的入口段落,长约0.76km,作为示范改造段,可作为今后建设的参考点,同时对类似于成都市城市中轴线公共空间植物景观的建设和优化可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