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突发交换网络的网格与传输控制协议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KI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格将地理上分散的、属于不同管理机构的各种资源通过网络连接起来,提供给用户一个高可靠、高性能、可透明访问的统一计算环境,被称为是继互联网和Web之后的第三个信息技术浪潮,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网格应用的扩大、大规模计算和数据密集型业务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数据需要在网格节点间传递,因此要求网络具有很好的传输性能,否则就会成为数据传输的瓶颈。近些年来光通信技术尤其是波分复用(WDM)技术的的飞速发展,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WDM光网络有三种交换方式:光线路交换(OCS)、光分组交换(OPS)和光突发交换(OBS)。其中OBS网络具有交换粒度适中、控制灵活、等待时间小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网格底层架构解决方案,近年来OBS网格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OBS网格的实现涉及到很多关键理论与技术问题。体系结构是网格的骨架,只有建立合理的OBS网格体系结构,才能使OBS网格有效发挥作用。网格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共享资源,以便获得前所未有的使用方便性和超强能力。OBS网格的强大能力最终需要由网格应用的运行性能来体现。为了获得较高的运行性能,就需要有优秀的资源分配策略和资源分配算法,以便在应用和资源之间作出合理匹配。在网格环境中,所有资源都虚拟化成服务的形式,服务是网格系统的核心。由于传统网格严格的分层设计不能很好地适应无缓存、高丢包率的OBS网格环境,因此服务质量(QoS)的保证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有的网格系统中数据传输协议主要是基于互联网的TCP协议。然而在OBS网格环境中,数据是通过OBS网络进行传输的。由于目前OBS网络中的核心节点缺少成熟的光缓存,竞争引起的突发丢失往往被误认为是拥塞引起的,导致TCP吞吐量和公平性的下降。为了充分利用OBS网络优势来更好地支持上层网格应用,需要深入研究OBS网络与TCP的兼容性和支持度。本论文在对OBS网格基本概念、特性以及体系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对OBS网格资源分配技术、跨层QoS以及传输控制机制等关键支撑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了一种集中式的OBS网格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考虑了光网络资源和其他网格资源的协调融合,主要由OBS网格边缘路由器、OBS网格核心路由器以及传统OBS路由器组成。详细描述了OBS网格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定义以及OBS网格的运行机制,其中OBS网格核心路由器作为一个中心控制节点,执行资源管理和分配,能够从全局的角度对网格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并且OBS网格核心路由器的实现,只需在现有OBS网络的一个(或部分)核心节点上加入针对网格资源分配的高层即可,因此对整个网络的改动相对较小,较易实现。此外,在本文提出的集中式OBS网格体系结构中,用户请求信息直接通过控制信道传输,开销小。就小型网格环境或作为大型网格的某些局部来说,该方案不失为一个合理的选择。   2、针对传统网格中的资源分配策略不能满足OBS网格的要求,提出了联合分配OBS网络资源和网格应用资源,同时尽可能最大化网格用户和资源提供者利益的OBS网格资源分配策略。利用蚁群优化算法的正反馈性、并行性以及扩展性适合于频繁变化的OBS网格环境,对基本蚁群算法进行了扩展,设计了基于多目标蚁群优化的OBS网格资源分配算法。在多目标蚁群优化算法中,给出了算法参数选取的基本原则,可以对相关参数进行最佳设定。最后对多目标蚁群优化算法的性能进行了仿真,结果验证了该资源分配策略的有效性。   3、针对传统网格严格的分层设计不能很好地适应无缓存、高丢包率的OBS网格环境,设计了跨层OBS网格QoS体系结构,包括应用层QoS、中间层QoS以及OBS网络层QoS。各层除了提高自身的性能外,还与其他层共享信息来提升各个层的适应性,有利于充分利用网格资源。为了验证跨层设计的性能,提出了基于QoS的跨层OBS网格资源分配算法。该算法对网络资源的TCP拥塞控制以及计算资源的处理器分配进行联合设计,能够根据网格用户的需求和当前网格环境的状态,动态修改网格资源的特性参数,以便用户效用最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上层网格应用QoS的需求,提高了OBS网格的整体性能。   4、针对OBS网络中TCP性能较低从而影响了它对上层网格应用的支持能力,提出了基于可变线性增加/乘性下降(VAIMD)的TCP拥塞控制机制。该机制联合OBS通路上的丢包率和跳数用于区分网络拥塞和随机竞争,通过调整线性增加/乘性下降算法中的参数(α,β)来动态控制拥塞窗口,具有更合适的粒度和更好的灵活性。从理论上推导了VAIMD中参数α和β关系式,构造了基于VAIMD的OBS网络TCP吞吐量模型,详细讨论了α和β中相关系数值的选取。为了验证VAIMD对上层应用QoS的支持能力,推导了不同VAIMD方案的效用函数。最后对VAIMD中的吞吐量、公平性以及对上层应用QoS支持能力进行了仿真模拟,结果验证了该机制的有效性,为今后网格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他文献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能够定殖在植物根际,改善土壤营养结构,拈抗病原菌,提高植物对养分、水分的吸收效率,进而促进植物生长。大量研究表明PGPR对植物生长具有促生作用,但由于PGPR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机制复杂,而且菌株种类繁多,开发应用缺乏理论指导。因此需要对PGPR菌株的促生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深入研究PGPR与植物的相互作用机制。根据前期研究结果,分别选取对小麦、水稻和棉花具有显著促生效果的2
目的:本课题研究坎地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 SHR)脑微动脉段平滑肌细胞间膜电生理学的影响及血管平滑肌细胞间缝隙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本论文工作致力于界面构形及其应用、界面表面膜特性的相关研究,包括固体中子俘获-探测结的特定界面构形及其制备方案的研发和界面表面膜动力学相关特性的研究共两部分内容,具
研究人员自行设计了单细胞采集分析系统,配合光学成像系统,为下一步研究视觉的信息传递,打下基础.研究人员的实验结果说明:1.该系统的指标全面达到实验目的的要求.2.采用该系
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目前其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但是每年由于病虫害的侵染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田间管理以及药剂防治等传统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
为了进一步明确EAAT1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该课题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上,采用形态学观察和药理学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缺氧缺血对EAAT1 mRNA及其蛋白在新生大
该文采用细胞培养、MTT比色、免疫细胞化学、核酸斑点杂交等方法观察低氧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Hypoxia Endothelia Cell Conditional Medium,HECCM)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
图像压缩编码技术对于图像数据的存储和传输至关重要。JPEG2000图像压缩标准主要采用离散小波变换(DWT)和优化截断嵌入式块编码(EBCOT),在高清图像编码方面有着优异的性能,已
该论文即采用Bsc-to-Bac系统来代替该实验室原先采用的共转染获取重组病毒的方法,在培养昆虫细胞中表达了人生长激素.首先通过亚克隆操作构建了含有人生长激素基因(hGH cDNA)
目的:利用PIF1敲低细胞系,研究PIF1蛋白与细胞周期及辐射应答之间的关系;构建人PIF1及其C末端解螺旋酶模序(PIF1C)和N末端PINT结构域(PIF1N)截短体真核表达重组质粒,进行真核表达,并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