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重介质模型的页岩气渗流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qi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页岩气藏无论是赋存、渗流机理还是开采方式都与常规油气藏不同,人们对此问题的认识还比较少。首先,页岩气藏渗透率极低,一般小于1微达西,孔隙尺寸是微纳米的数量级。在微纳孔隙中,气体分子与孔隙壁分子之间的碰撞引起的滑移(克努森)效应占主导地位,达西定律不再适用。其次,吸附状态的页岩气含量介于总含气量的20%~85%之间,因此必须考虑吸附态页岩气在页岩气渗流中对气藏总产量的影响。再次,其储层是由天然裂缝和基质组成的双重介质系统,基质系统则比较致密,天然裂缝系统比较发育。目前考虑低渗-双重介质的页岩气藏渗流机理研究还比较少,因此,完成基于双重介质模型的页岩气渗流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在分析页岩气储集、运移和产出机制的基础上,将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引入页岩气流动的质量守恒方程,描述气体的吸附-解吸机制。利用克努森数描述页岩气在介质中的流态,引入分子扩散和气体的滑移效应。建立双重介质下,综合考虑解吸、扩散和滑移效应的页岩气渗流数学模型,并分别推导出了直井和水平井生产页岩气时的产能公式。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求解,较为深入地讨论了页岩气的渗流机理,并进行了页岩气井产能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获得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页岩气渗流机理中,气体分子所处流态非常重要,滑移效应对页岩气渗流影响明显。Beskok-Karniadakis渗透率修正因子考虑了诸多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气体的流动描述更加全面,适用范围更广。当气体处于滑移流态时,它与Klinkenberg理论修正因子一致。(2)直井和水平井生产条件下,朗格缪尔体积对产能的影响较大,朗格缪尔体积常数越大,单位体积的页岩储层吸附的页岩气量越多;页岩储层厚度对产能的影响较大,对压力的影响较小,直井开采条件下,在储层全部射开的情况下,厚度越大,弹性能越大,水平井生产条件下,储层厚度越大,意味着存储的页岩气量越大;另外在水平井生产条件下,水平井长度也能大幅度的提高产能,水平井长度越长,意味着井与页岩储层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大大增加了渗流面积;其他敏感参数对页岩气藏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3)经过对比水平井和直井产能曲线,发现水平井在开采页岩气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因此在相同地质和生产条件下,应优先考虑选用水平井开采。
其他文献
为掌握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客观评价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有效控制杭州湾重金属生态风险,本文对1996~2012年春季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
目的研究紫杉醇脂质体与奈达铂联合在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01-2017-06,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
京津冀地区的大气颗粒物污染已引起生态环境、气候变化、人体健康等一系列问题。秸秆焚烧过程可产生大量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北京地区秸秆焚烧对PM2.5的年均贡献约
利用羟基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可降解水中有机物,这种方法是近些年新兴的高级氧化技术之一。羟自由基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极强,因此能氧化水中大部分有机污染物。目前对在水中与
<正>教学离不开倾听与表达,"倾听"是学生获取信心、习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表达"是用语言表示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倾听与表达在教学活动中是交互进行、密切相关的。学生能否
图像运动模糊是现实中常见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图像获取过程中镜头与物体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图像去模糊的目的是从模糊图像中恢复出清晰图像。在图像盲去模糊中,模糊核估计
化石燃料逐年减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风能作为具有大规模开发和商业利用价值的可再生能源,已经广泛应用于发电领域,但其波动性、间歇性与随机性给大规模风电功率并网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困难。风电功率预测有利于制定调度计划安排,为风力发电机的运行与维护提供参考,是解决风电并网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隐患的重要途径。风电功率由于风能本身具有波动特性,风电并网规模的加大,会对电能质量产生不利影响,随着风力发电的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企业越来越青睐对市场细分进而采用歧视定价策略以获取丰厚利润。论文结合歧视定价策略的现状,探讨了消费者公平偏好、网络外部性、销售渠道几方
本文以北京市拓展教练的职业能力水平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资料综述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数理分析法来研究北京市拓展教练职业能力指标应包含哪些构
滚动轴承作为旋转机械的关键部件,其健康状态是决定机械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很多工程实际中,轴承通常处于一定范围内的转速波动中,变转速工况下的调频、调幅、调相等效应使传统基于频谱分析的故障诊断策略失效,因此如何将时变故障信息有效地提取出来是变转速工况下轴承故障诊断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不同诊断方法的特点和变转速工况下轴承故障信号的特点,针对轴承两种不同的工作环境,提出了相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