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拆墙模复合剪力墙体系保温性能与抗震性能的分析与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9次 | 上传用户:cxqr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节能目前已经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墙体改革和开发新结构体系的研究已经成为工程界首要任务之一。在此背景下,太原理工大学与山西省建总公司、山西大学等六家单位联合研发了免拆墙模复合剪力墙体系(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2006011050)。该体系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并且较好地克服了传统剪力墙自重大、刚度大、变形能力差等缺点,为保温节能住宅的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该课题的研究同时也填补了山西省在建筑节能相关研究领域中的空白。本文针对免拆墙模复合剪力墙体系的保温性能和抗震性能做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分析与研究。根据试验测定的该保温砌块的物理性能指标,运用热工计算理论及有限元分析软件验算了该体系的保温性能,并与传统墙体的保温性能做了对比分析,论证了该保温体系的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通过建立合理的力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模拟分析了在水平加载作用下免拆墙模复合剪力墙构件的抗震性能,并与传统剪力墙对比,比较了两者在破坏模式、强度、延性等方面的特点。该结构体系一座三层试验楼已经建成。为配合之后即将针对该试验楼进行的激振力试验,为试验提供参考数据,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通过合理的模型简化方法建立了可以反映试验楼实际情况的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结构抗震动力分析,包括模态分析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两个部分,得出了结构抗震性能的相关参数。由上述分析内容可得出以下结论:一、免拆墙模复合剪力墙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结构体系,不仅具有良好的保温能力,而且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在频遇地震作用下,免拆墙模复合剪力墙体系的抗震性能与传统剪力墙体系类似,墙体中人工竖缝对结构的周期、频率、振型等动力特性影响不大,结构仍然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刚度;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连梁破坏退出工作,墙体转变为刚度较小的通缝墙,从而增大了剪跨比,降低了构件的屈强比,使剪力墙的破坏模式从脆性剪切破坏转为延性弯曲破坏,提高了其变形性能,可达到更好的抗震效果。以上结论对该体系的后期拟动力试验做了一定的理论准备工作,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二、由结构整体模型分析可知,试验楼结构的自振频率较高;各振型中主振型频率附近各振型变形形状比较接近;在频遇地震情况下,弹性层间位移角完全满足规范规定,结构抗震能力强。以上结论可为设计安全、经济、适用的结构提供理论依据。本课题已经取得超轻骨料混凝土免拆免拆墙模的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0520117204.5),并且申请了轻骨料中型免拆墙模一次振压成型、一次脱模的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200410026118.8)。
其他文献
波纹钢腹板组合箱梁桥是用波形钢腹板代替传统混凝土腹板的一种新型结构,因其具有自重轻、抗剪强度高等特点,该结构自诞生以来便得到了桥梁界的广泛关注与快速发展。世界各国学
地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安全的自然灾害之一[12],而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频繁、震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地震形势更是严峻。震后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工作可以
模态分析与参数识别是结构动力学的一种“逆问题”分析方法。采用实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处理工程领域的振动问题,迄今在各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并已发展成为解决工程中
砾性土指的是含有多粒组成分的宽级配土,包含碎石、砾、砂、粉粒、粘粒等,以往的砾石土、砂砾土、砾砂等也包含其中,是一种典型的天然土壤,并且大量存在于交通和水利等工程中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在结构安全以及可靠度评估方面等起着重要作用,结构损伤识别作为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重要方面,其研究已得到了极大发展,其中基于时域振动信号的损伤识别方法
对于大跨空间结构,地震动空间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围绕这一课题,对多点输入下的结构分析模型和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然后用这种分析方法对实际工程结构
随着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所需的各种能源也不断增加。所以加大非常规能源如:煤层气的开发及利用是非常必要的。但煤层气储层都是低孔低渗透,所以在开采时需要人工造缝或
大量地震灾害表明,钢框架抗弯节点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脆性破坏,而采用半刚性节点能显著改善节点的承载力、延性和刚度,有助于实现“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思路。当框架
连梁作为剪力墙体系中重要的抗震耗能构件,其刚度、强度、延性以及耗能等性能均对整体结构有着重要影响。实际工程的连梁跨高比通常较小,震害结果和试验研究均表明,常规抗震
渡槽作为重要的输水建筑物在合理调度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渡槽结构的抗震设计缺乏专门的规范,设计人员大多参照相应的公路桥梁规范进行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