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梁作为剪力墙体系中重要的抗震耗能构件,其刚度、强度、延性以及耗能等性能均对整体结构有着重要影响。实际工程的连梁跨高比通常较小,震害结果和试验研究均表明,常规抗震设计方法下这类连梁并不能避免剪切破坏的发生,难以实现抗震规范的“强剪弱弯”的理念,而连梁的刚度和承载力试验值与设计值也很难吻合,难以根据设计来控制构件和结构整体的力学特性和抗震性能。近年来,研究人员对连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创新,通过使用新的设计方案和材料、添加其他构件或融入新型结构形式等手段,赋予连梁更好的抗震性能。本论文针对带缝钢板阻尼器消能连梁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介绍了连梁的应用和震害情况,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比了RC连梁的刚度和强度设计公式,并提出了消能连梁的刚度和承载力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所涉及的试验方案;2.为了探寻不同跨高比下带楼板RC连梁的力学性能和破坏模式,并对比相同尺寸和配筋下带缝钢板阻尼器消能连梁的破坏机制和损伤控制,以及二者在设计和试验上刚度、承载力、延性和耗能等方面的差异,本文进行了三组不同跨高比、共计六个1/2缩尺试件的拟静力试验,尺寸和配筋均相同的无控和有控试件在相同条件相同加载工况下进行加载,并根据试验现象和数据分析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①RC连梁先受弯屈服,后期斜裂缝开展下破坏模式为弯剪破坏,不同跨高比试件的斜裂缝开展时间和主要位置不同;规范中对连梁的极限承载力较为保守,设计值是实际试验值的60%-80%。②消能连梁中相同工况下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均优于RC连梁,前期约60%、后期80%的变形均集中于阻尼器,最后耗能片的弯曲单元断裂失效,有效减少了混凝土的损伤;其承载力设计值和试验值吻合较好,屈服承载力设计值是试验值的80%-110%,但因连接方式刚度试验值较设计值削弱了2/3。③楼板的破坏主要为早期受弯引起的水平横向裂缝和后期因变形不协调造成的竖向或开洞处分离裂缝,楼板对连梁的承载力因跨高比不同贡献有所不同。④消能连梁的整体变形大部分集中在阻尼器上,所以其耗能比较稳定,大位移下还有所提升,等效阻尼比约为RC连梁的1.2倍,小跨高比尺寸下延性则是RC连梁的1.2倍,试验结束后两个工人对单片阻尼器进行更换仅需1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