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歌剧《党的女儿》中马家辉的角色塑造与心理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k303968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民族歌剧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在这一时期中国民族歌剧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小到不断繁荣的过程。先后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作品,如《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江姐》《党的女儿》等。这些作品的创作素材来源于生活,开创了中国民族歌剧的先河。歌剧是在固定的舞台背景与服装道具下,以歌唱与舞台表演为手段,对特定的故事情节给予表现的戏剧。从声乐的角度来讲,它要比单纯的独唱、合唱更具有规定情节,更能抓住观众的心;从舞台表演的角度来讲,它要比话剧增加了演唱的难度。因此,作为表演专业的同学只有真正参加了歌剧的排练与演出,才是对自己综合能力的考验。歌剧《党的女儿》描写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杜鹃坡被白色恐怖所笼罩,刑场上,女共产党员田玉梅在老支书的掩护下死里逃生,当她找到原区委书记马家辉告知党内有叛徒的时候,她却不知道实际上叛徒就是这个马家辉。随后马家辉利用七叔公和小程对自己的信任企图杀死田玉梅,田玉梅在马家辉的爱人桂英的帮助下成功逃脱。当田玉梅在小程的帮助下杀掉马家辉的时候,不幸的是枪声把孙团长带领的白匪兵吸引了过来。田玉梅为了能够拖住敌人,保护同志安全地将盐送到山上去,不幸被捕,她豪气凛然,视死如归,怀着对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英勇就义。整部歌剧中马家辉既要表现出叛徒的阴险狡诈,还要表现出对爱人桂英深沉的爱,因此是一个矛盾体。本文以笔者在排练和演出大型六幕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中“马家辉”的角色时所积累的经验,学到的知识为基础,谈谈对“马家辉”的角色塑造与心理分析。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歌剧《党的女儿》概述本章分为三节,首先介绍了歌剧《党的女儿》的创作背景,其次是对剧情的交代,最后是对剧中其他角色的介绍,以及这些角色与“马家辉”复杂的情感关系。第二章:结合实践经验,对“马家辉”的角色塑造本章分为两节,第一部分是分析“马家辉”的台词与潜台词。第二部分主要描述的是在饰演过程中的舞台调度与肢体语言。第三章:对剧中“马家辉”角色咏叹调演唱心理的分析本章分为六节,分别是“马家辉”与“田玉梅”“桂英”“七叔公”“小程”等角色对手戏时的咏叹调,以及他自己独唱时候咏叹调的演唱分析。第四章:结论本章为总结篇章,在这部分中综合论述了对“马家辉”角色在饰演时候应该抓住的重点,并倡导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应该积极把握参与歌剧演出锻炼自己,检验自己的机会。也呼吁培养声乐表演专业学生的专业院校应该多提供这种时间的机会,为表演专业同学实践能力的提高起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价值属性,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目标是获取更多的间接价值、主动价值和动态价值,并在此基础上,从"价值评估—价值维
给出了一种新的SVPWM线性过调制策略,以实现磁场定向控制中更高的母线电压利用率。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SVPWM)在过调制情况下具有比正弦脉宽调制(SPWM)更高的电压利用率。
黔中一带早石炭世准溶原面上,发育大量岩溶负地形,诸如溶盆、溶洼等。负地形中沉积了由粘土岩、铝土岩、铝土矿、铁质岩及赤铁矿等组成的九架炉组。九架炉组是由陆相冲洪积作
作为会话分析重要的组成部分,会话修正自从谢格罗夫等人(Schegloff et al.)开始研究以来吸引了很多的关注。修正发生在交流中存在阻碍的时候。虽然会话修正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把”字句在现代汉语中是十分常用并且较为特殊的句式。在西北方言,尤其是兰州方言中,很多普通话不能用“把”的句子,用兰州话表达依然要借助“把”字句。本文正文部分从以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外汉语界自1998年开始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进行研究,但研究多是宏观的综合性的研究,微观的专门性的研究较少,尤
范围副词,尤其是相似范围副词的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重点和难点。因此本文在相似范围副词“都”、“全”的相关调查问卷以及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基础上,
<正>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1教学指导思想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苯酚的内容编排在烃和醇之后进行教学,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路和方法,并且对苯酚可
目的:探讨临床常见血管性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中认知各领域的影响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来神经内科就诊的非痴呆
<正>文章简介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KATP)将细胞内ATP水平和细胞膜的可兴奋性偶联起来。这些离子通道不仅在许多必需的生理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与糖尿病等疾病紧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