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经历女大学生焦虑、榜样——目标人物关系对择偶复制的影响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cow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择偶复制(Mate Choice Copying)是个体在配偶选择过程中,通过社会学习而产生的一种非独立性的择偶策略,是个体通过观察、模仿与学习同性和异性的两性互动,并在自己的配偶选择中参考先前获得的社会信息,从而增加选择或是拒绝某个特定异性作为配偶的可能性。研究留守经历女大学生择偶复制行为与心理,对于了解该群体择偶策略的偏好,指导青年人正确地择偶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实验法和问卷法,探讨焦虑、榜样-目标人物关系对择偶复制的影响。本文首先筛选制定实验所需的图片材料并检验留守经历女大学生群体是否存在择偶复制;其次考察焦虑对择偶复制的影响、榜样-目标人物关系对择偶复制的影响;最后探讨了焦虑与榜样-目标人物关系对择偶复制的影响机制。研究结论如下:  1.留守经历女大学生的短期和长期择偶复制的后测分数均高于前测分数,即留守经历女大学生存在短期择偶复制又存在长期择偶复制。  2.留守经历女大学生无论是短期择偶复制还是长期择偶复制,焦虑诱发组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得分,即焦虑会阻碍留守经历女大学生的短期择偶复制和长期择偶复制。  3.留守经历女大学生在榜样--目标人物为恋爱关系时的择偶复制效应显著强于兄妹关系和同学关系。  4.留守经历女大学生焦虑的主效应显著,榜样-目标人物关系的主效应显著;二者对短期择偶复制的交互作用显著。  5.留守经历女大学生焦虑的主效应显著,榜样-目标人物关系的主效应显著;二者对长期择偶复制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修养,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民族
师幼互动是幼教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师幼互动不是单纯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互动,而是具有明显的情绪特征。因此,从教师情绪特征的角度研究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学的需要,也是研究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