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校正控制的大滞后控制过程的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igekk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广泛存在着时滞。时滞的存在对工业控制系统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当时滞较大,惯性时间较长并且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随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时,采用传统的控制方法,如PID控制方法,很难获得良好的控制效果,甚至会出现不稳定现象。因此,如何改善大滞后控制过程的控制品质是一个有着较大实际意义的课题。本文对自校正控制理论的背景进行了介绍。研究了目前应用于实际工业大滞后系统中常用的PID调节器、Smith预估和自校正控制这三种控制算法,经仿真研究,分析比较了它们在大滞后控制系统应用中的优缺点,得出了自校正控制技术更具有优势的结论。通过仿真研究了算法中参数的设置问题。本文对于模型的阶次,经过仿真发现,可将阶次设置为一个比实际模型的阶次稍大的值,这样既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又可以适应过程对象模型结构的慢时变性;使用损失函数法来确定模型的滞后时间常数;对于递推参数和协方差矩阵,在仿真开始时,利用自校正控制器先对其进行辨识,但控制器并不对控制输出进行计算,将自校正控制器投入运行时,这两个参数就已经是辨识好的并且适合于本系统的初值。这样设置参数能既保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又适应系统时变的动态特性。并且针对自校正调节器所存在的问题,即控制器的输出振荡的问题和系统崩溃问题,在控制算法中让遗忘因子等于0.9999,同时对控制器的输出、递推参数、增益向量和协方差矩阵引入加权滤波的控制思想,给出了一种修正的自校正控制算法。最后将修正的自校正控制算法应用到换热元件综合试验室的加热器温度控制系统中进行仿真,这个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大时滞、大惯性及慢时变特性的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其控制性能明显优于常规的PID控制器。
其他文献
步入21世纪以来,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信息数据中的多媒体数据量已经大大超过了文本数据量,并且仍然保持着高速增长。音频、视频和图像是多媒
工业网络时延的测量和预测是分析工业网络性能的一种重要方法。关于网络时延测量和预测方面的应用衍生了许多新技术和新工具,为网络控制系统性能的优化提供了不同的研究方法
目前,无人机技术的研究已成为高校与社会的热点,大量控制算法都以无人机为平台进行设计与验证,无人机的应用也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地面站作为无人机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渐渐
近年来为了提高我国航空业的整体水平,国家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先进飞机。这些飞机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机载电子设备的故障率较高,由于国外的技术保护,我们无法对故障的机件进
迄今为止,人脸表情识别领域的大部分工作都是以二维图像为处理对象的。这些方法的鲁棒性差,容易受到光照、姿态等因素的影响,并且识别率不高。二维表情识别方法本身的局限性限制
对于移动机器人,使用全景摄像系统获取外界信息是近几年兴起的机器人感知方式,基于这种成像系统而获取信息的优点是可以获得机器人周围360度的全方位图像信息。本文研究了具有
自从80年代普度大学的Skelton等人提出方差约束控制理论以来,方差约束控制就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大部分方差约束控制理论的研究
在纸张、烟标、包装盒、pcb电路板、太阳能硅片等薄片产品制造领域,薄片叠层数量检测是必不可少的生产环节,其计数精度将直接影响工厂的经济利益和后续生产作业。传统人工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