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笔者在呼和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社会工作介入为主线,介绍了游戏治疗模式在残疾青少年小组工作中开展的过程及效果,是一篇以实践为基础、以社会工作实务为主体的论文。残疾青少年受教育的程度决定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直接影响到残疾青少年平等的升学或就业等正常的公民权利,也关系到残疾青少年的生存状况及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笔者采取游戏治疗模式深入特殊教育学校对残疾青少年开展社会工作介入,游戏治疗模式可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的帮助案主调节自己的身心,从而达到社会工作者对案主设置的预期目标和效果。笔者期望通过实践与研究,总结出游戏治疗模式在社会工作实践应用中的经验与方法,丰富国内残疾人社会工作介入的理论与实践,以使残疾人得到更多的关注,尤其是残疾青少年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与社会康复服务。本文采取质性研究方法来进行社会工作介入和研究,质性研究范式在理念上比较倾向于社会工作的内在逻辑,而且在社会工作实践的适用性方面,质性研究也更接近社会工作实践的真实环境。笔者在呼和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相关负责人的介绍和自己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了盲班初中和聋班高中两个班级开展游戏治疗模式的社会工作介入。盲班初中的同学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自卑的现象,所以笔者为盲班初中同学设置了增强自信游戏,期望盲班初中同学能在游戏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聋班高中同学在班级内部的交往中存在着不团结的现象,所以笔者为聋班高中同学设置了团队协作游戏,期望通过游戏能使聋班高中的内部环境变得团结统一。通过游戏治疗模式的社会工作介入,盲班初中的同学亲身体验到自信心的重要性,感受到自身的潜力,游戏治疗模式最终协助盲班初中的同学探索了自身的潜能,增强了同学们对自我的肯定;聋班高中的同学则体验到了集体的力量,通过“团队协作”得到了性格上的成长和人格上的健全,有效的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帮助聋班高中同学们学习到了相互间的合作与分工。针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游戏治疗模式社会工作介入的实验性研究取得了预定的治疗效果,可以看出游戏治疗模式的优点在于,游戏治疗模式可以针对案主的实际问题作出灵活的设置,有针对性的解决案主的需求,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开展社会工作介入从而达到介入的效果。总之,游戏治疗模式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社会工作介入,是社会工作实务的一个成功经验,是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一项积极探索,是我国福利事业的一种新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