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以具体运算为主,即数理逻辑的运算需借助具体的实物或表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在大量具体的操作性活动基础上逐步向抽象的符号运算过渡。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已然关注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设立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性学习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的具象还带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在儿童的身边又存在着大量的数学资源,它常常是“藏在深闺无人识”。仅以儿童熟悉的家庭生活为例,数学的身影无处不在,从找家的位置、回家的路线到家具的摆放、塑料袋的使用、家庭重大纪念日的计算等等,而这些问题虽在数学中有所学,但儿童还需要培养一双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慧眼。鉴于以上的现情认知,我提出了自己的校本课程研究——“数学活动”。从儿童身边的、有意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经历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数学思维、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既要开发出“数学活动”特色课程,又要作为国家数学课程的调适。论文以小学数学北师大教材为基础,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进行整合与整理,使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具有系统性。把数学课堂中忽视的数学游戏、数学史话、数学实践加入数学校本课程之中。现在的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往往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习题做的怎么样,而他们的思维是否得到发展往往得不到重视,因此我把数学游戏、数学实践引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意识到数学不光光只有习题,还有很多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知识,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而数学史话能增强学生对数学历史的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的欲望。此外让学生参与课程的编写,在课堂上利用课首三分钟,轮流让学生讲解自己感兴趣的数学知识,把他们的想法编入其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在论文中汇集了两个小学数学校本课程案例和一些学生的设计作品与活动照片。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都是我在校本课程中的具体实践,完全体现了让学生自己探究知识的目的,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作品展示都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收集的一些资料,从资料能看出他们在参与活动中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