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用流苏树优异种质的初选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ower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苏树(Chionanthus retusus Lindl.et Paxt.)是木犀科(Oleaceae)流苏树属落叶乔木。在我国分布范围广泛,甘肃、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以南、云南、四川、广东、福建、台湾等省份均有分布。但近年来,流苏树分布区域和自然种群面积逐渐缩小,野生种质资源遭到多方面威胁而趋于濒危。目前对于流苏树的研究重点多集中于繁育技术、化学成分分析方面,对流苏树种质资源在我国省市分布及表型多样性研究还较少,并且作为木本油料作物的研究没有相关报道,油用流苏树种仁在食用和药用等方面的价值也尚未得到开发,不利于流苏树种质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本研究以我国的山东、河北、河南3个地区8个种群中的44个流苏树种质为研究对象,采集果实并测定形态和品质指标,分析其种实表型性状多样性,筛选出22个表型性状优良的流苏树种实,分析了果实、种子及种仁的形态、脂肪酸组成、含油率、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含量之间的关系。探究流苏树种实表型性状与其种仁油脂特性之间的关联性,为选择高质量种油的优异流苏树种质提供理论支持,为流苏树种实食用及药用价值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为木本油料树种以及高油酸原料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44个流苏树单株种14个表型性状均值和标准差的比较得出。流苏树种实性状在单株间存在着广泛的变异。在主成分分析后得出流苏树果实形态的变异对流苏树种实形态的变异起主要作用。相关性分析可知,流苏树种实形态性状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在聚类分析以及地理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后发现,其表型性状变异、种实性状与地理生态因子间相关性不大。经过对种实各表型性状的综合评价,得到的结论为:基于形态性状和品质性状筛选出T-2、T-4、T-5、T-8、T-10、WA-1、WA-2、WS-3、WS-4、WS-5、B-1、B-2、Z-1、Z-4、Z-5、S-3、S-5。(2)将从44份流苏树材料中综合筛选出22份材料进行分析后发现,流苏树果实形态特征、含油率、脂肪酸、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组成均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种仁平均含油率为36.55%±5.78%,种仁油有7种不同的脂肪酸组成,其中油酸(C18:1)含量最丰富,平均含量为52.33%±3.22%。在流苏树种仁油中还检测到7种植物甾醇,主要为β-谷甾醇。在流苏树种仁油中同时还检测到维生素E中的4种生育酚,其中γ-生育酚含量最多(526.90±51.36μg/g)。通过分析确定T-2、T-4、T-5、T-9、T-10、T-11、Z-1、Z-4和Z-5为含油率和油酸含量高的种质;WA-1、WA-2、WS-2、WS-3、WS-4和WS-5为植物甾醇含量高的种质;T-4、T-5、T-8、T-10、WS-4和WS-5为高维生素E含量的种质。(3)综合流苏树种实表型性状和种油特性,最终筛选到3个流苏树油用种质:WS-3、WS-5、T-8可开发为高含油率、高油酸、高维生素E、高甾醇来源的优异种质。在种实表型多样性分析后得出,T-8果实形态较大,且种子也较大。WS-3、WS-5的出仁率较高,并分析其油脂特性后得到WS-3的含油率为42.4±1.30%,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73±0.11%,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9.14±0.53%,单不饱和脂肪酸为58.75±0.11%,β-谷甾醇的含量为2846.7±34.56mg/kg,总生育酚含量为667.82±4.05μg/g。WS-5的含油率为47.5±0.67%,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95±0.43%,单不饱和脂肪酸为59.73±0.18%,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7.78±1.14%,β-谷甾醇的含量为2992.3±34.3mg/kg,总生育酚含量为661.58±3.27μg/g,T-8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64±0.24%,单不饱和脂肪酸为55.11±0.50%,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1.00±0.10%,β-谷甾醇的含量为2904.5±19.3 mg/kg,总生育酚含量为652.10±8.56μg/g。
其他文献
汞是一种广泛分布且难降解的重金属污染物。日益加剧的汞污染使得人和动物都面临很高的汞暴露风险,对人和动物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尽管已有针对人急性汞中毒的治疗方案,但在养殖业中的可实施性不强,因此更多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和成本低的防治方法应该被探索。肝脏是体内最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这使得肝脏成为汞毒性的主要靶器官之一。硒和汞具有独特的物理亲和力,可以结合形成稳定无毒的汞-硒化合物。更重要的是,硒作为
学位
星状病毒(Astrovirus,Ast V)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是能够引起人及其他多种动物腹泻疾病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该病毒具有基因高度变异和遗传变异性,容易发生基因重组,使其具有不断适应新宿主和跨种间的传播能力。猪星状病毒(Porcine astrovirus,PAst V)在猪群中存在较高的流行率,且易与其他腹泻病毒,如冠状病毒、轮状病毒等混合感染,给猪场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本研究将对山
学位
防御素是富含半胱氨酸的阳离子肽,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中均有分布,并在这些系统中起到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等作用。防御素在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先天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建立一种荧光定量PCR检测β-防御素7(AVBD7)的方法,通过使用此方法检测鸭AVBD7在健康鸭组织中的分布以及感染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和产气荚膜梭菌(CP)后鸭AVBD7的表达变化情况。成功构建
学位
牛乳腺炎是奶牛养殖业中常见的一种危害奶牛健康,影响奶牛生产的重要疾病。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是奶牛乳腺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可入侵牛乳腺上皮细胞导致乳腺持续感染,并容易产生耐药性。氢疗法是近几十年来逐渐兴起的一门治疗技术,氢气分子量小易扩散,代谢产物无毒,有很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在动脉粥样硬化、神经退行性病变、缺血再灌注等疾病进行了广泛研究。近年
学位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对比分析106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的正常胃黏膜组织中NF-κB、EGFR的表达情况,研究二者在胃癌中表达的相关性,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NF-κB蛋白在胃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67.9%,明显高于相应正常胃黏膜组织(5.9%,P<0.05)。胃癌组织和正常黏
期刊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肉鸭生产国,鸭肉产量约占世界鸭肉总产量的69.2%。近年来,多种水禽传统病毒如鸭瘟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鸭群发病以及鸭坦布苏病毒和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等新型病毒在临床上的流行,给我国养鸭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传统的防治病毒的方法以疫苗防疫和抗病毒药物治疗为主,但二者往往具有特异性,无法做到广谱抗病毒。而宿主的先天性免疫反应,通过模式识别受体感知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启动下游信号传导
学位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土壤盐碱化问题日益严峻,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选育耐盐碱植物,探究植物耐盐碱机制,是改良盐碱地的有效途径。为探讨盐碱胁迫下盐肤木的生理响应,选育耐盐碱优良家系,本试验以5个盐肤木家系T1、T2、T3、CL、M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模拟不同浓度盐碱胁迫(0、50、100、150 mmol·L-1 Na Cl:Na HCO3=1:1)处理,测定分析盐肤木叶片相对含水
学位
干旱具有发生频率高、强度大及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严重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研究植物抗旱机理,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对提高农林业生产具有重大意义。杨树的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枝叶茂密,叶色叶形也具有特点,是行道树的优良品种,在美化城市、园林建设和街道绿化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还具有净化空气,减音降尘等生态功能。本研究以过表达PeMPK7杨树的两个独立转基因株系OE 3-3(低水平表达)和OE 1-6(高水平
学位
干旱已成为全球日益严重的问题,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阐明植物的抗旱机制、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对于杨树的耐旱育种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杨树是我国重要的防护树种和园林绿化树种,在道路绿化、公园和风景区绿化、滨水绿化等园林绿化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为探讨杨树在干旱胁迫下的耐旱机制,本研究选取两个PeMPK15过量表达水平不同的转基因株系OE-2(较高)和OE-3(较低)以
学位
布鲁菌病由布鲁菌引起,主要导致感染动物流产、不孕、关节炎等症状。它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一。其检测方法各有弊端。本试验针对新分离的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菌株基因的同源性和BvrS蛋白的抗原性进行预测分析,并利用此蛋白构建表达载体,以表达纯化后的蛋白作为抗原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目的在于建立一个高准确率的布鲁菌临床初筛检测方法。首先对布鲁菌淄博地方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