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zy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排空延迟是胰腺外科常见术后并发症,本研究拟分析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的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6月到2020年12月期间,共计80例患者在我院接受了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将80例患者分为胃排空延迟组和非胃排空延迟组,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在所有接受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患者中,共有18例出现术后胃排空延迟,总发生率为22.5%。对16个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单因素分析显示:B/C级胰瘘和高ASA分级(2级以上)为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B/C级胰瘘和高ASA分级(2级以上)为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较高,但其中绝大多数是程度较轻的A级胃排空延迟。B/C级胰瘘和高ASA分级(2级以上)可能是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防止胰瘘、改善患者一般情况可能是减少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关键。
其他文献
随着二胎政策出台,二胎家庭越来越多。在独生家庭向二胎家庭转变的过程中,包含着多个角色转变,父母承担的责任任务更重,独生子女变为长子女,得到的关爱要分一为二,在多种原因尤其是家庭因素的影响下,有部分长子女会出现心理困境。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关于二胎家庭相关问题及二胎家庭长子女心理困境的文献,了解国内在二胎政策实施后,部分二胎家庭中的长子女存在的心理困境以及出现心理困境的原因。在实践中进行走访了解到需要介
目的:分析同时性多原发肺癌(s MPLC)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探究其外科治疗的预后相关危险因素,为其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01月01日在我院经手术切除确诊s MPLC患者共118例,统计分析其临床、病理及CT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患者预后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18例患者中共有265个原发病灶,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96.2%
目的: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IB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研究IB期肺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同时探究术后辅助化疗与术后复发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IB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通过随访获得相关临床数据。通过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获得影响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根据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手术方式治疗颈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颈椎后凸畸形患者共28例,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其分为前路组(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或者半椎体切除融合术,14例)、后路组(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术,10例)、联合入路组(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4例),系统评价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长、神经功能评分、疼痛评分、颈椎影像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前路组与后路
目的:分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探索影响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及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妇科收治的47例宫颈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完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所有患者依据FIGO 2018新分期系统进行重新分期,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辅助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检验方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背景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标准包括乳腺癌手术、局部放疗、全身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化疗对提高乳腺癌生存率的作用已被证实。但化疗药物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损害机体的正常组织细胞,从而造成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致使用药安全性和依从性降低。相对剂量强度(RDI)是衡量和监测化疗质量最常用的指标之一,是指实际化疗剂量强度与标准(参考)剂量强度的比值。一些临床试验也研究了化疗相对剂量强度与临床结局的关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07月至2019年06月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144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5例,女69例;年龄30-90岁;术前合并高血压29例,合并糖尿病15例,合并肠梗阻22例;术前行放疗4例,行化疗6例;肿瘤距肛缘距离≤7cm 35例,>7cm 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post-pancreaticoduodenec tomy hemorrhage,PPH)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3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发生PPH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分别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50例患者中,35例发生PPH,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术后Stanford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植入术后综合征(PIS)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危险因素,以阐明PIS的发病机制,为其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行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48例患者(术前诊断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病例资料,根据植入术后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分为PIS组与非PIS组,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变化特点;并运用Logisti
目的:探讨矫形手术治疗轻、中度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9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13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原发损伤为骨折11例,肘关节脱位1例,中毒昏迷1例;年龄2-32岁,平均13.1岁;均行矫形手术治疗。根据津下分型,轻型10例,11侧,中型3例。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行屈肌起点滑移术或屈肌腱延长术。术后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