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B-L模型中新粒子的衰变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wei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描述基本粒子之间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SM),虽然经受了迄今为止的大部分实验的检验,但它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理论和实验都表明TeV能标处应该存在新物理,这就要求人们对其进行扩展。作为SM的最小U(1)扩展模型之一,B?L模型把SM的整体B?L对称性提升为U(1)′定域规范对称性,从而引入一个新中性规范玻色子Z′。在最小B?L扩展中,为了消除规范反常,还需引入三个右手中微子场和一个使U(1)′自发破缺的复标量场。  本文在最小B?L模型理论框架下,研究了该模型中的新规范玻色子Z′玻色子和重Higgs玻色子h2的衰变。在运动学允许的空间范围内,Z′能分别衰变成费米子和中微子。衰变宽度依赖于自由参数g′1(耦合常数)和MZ′(Z′玻色子的质量),且衰变宽度分别随g′1和MZ′的增大而增大。重Higgs玻色子在运动学允许的条件下,其衰变道主要有:h2?→ qqˉ(q= d, u, s, c, b), h2?→ ttˉ, h2?→ l+l?(l= e,μ,τ), h2?→νlνl, h2?→νhνh, h2?→νhνh, h2?→ W+W?, h2?→ Z Z, h2?→ Z′Z′和h2?→ h1 h1。在qqˉ(d, u, s, c, b)道、ttˉ道、l+l?(l=e,μ,τ)道、W+W?道和ZZ道,衰变宽度都依赖于sinαH(αH为Higgs混合角)和mh2(重Higgs玻色子的质量)这两个自由参数,衰变宽度分别随sinαH和mh2增大而增大。在中微子衰变道下,衰变宽度依赖于sinαH、mh2和mνh(重中微子质量)三个参数,且衰变宽度分别随mh2和mνh的增大而增大,随sinαH的增大而减小。在Z′Z′衰变道下,衰变宽度与αH无关,但αH与分支比(BR)有关。BRh2→Z′Z′随αH的增大而减小。  这些新粒子和新相互作用在高能区会产生丰富而独特的新物理现象。希望本文的研究对未来在LHC和ILC等高能对撞机上进行物理实验有所帮助和参考。
其他文献
大气中气溶胶粒子对气候、环境和人类健康有重要的影响。气溶胶粒子通过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直接影响地球辐射平衡。气溶胶的消光系数、散射系数和单次散射反照率(散射系数和消
富锂相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研究的一个热点,具有高于250mAh·g-1的容量。目前普遍认为该材料如此高的容量来自于组分中Li2MnO3的激活,但是对其详细的机理并没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电子俘获型光转换材料(Electron trapping materials)具有光转换特性,在发光学领域也被称为光激励材料。这种材料自1986年由美国的Lindmayer首次提出以来便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
半导体量子点材料由于其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的影响,显示出其独特的发光特性。金属纳米材料,特别是贵金属纳米颗粒,如金、银纳米颗粒在其特征频率的光激发下会产生局域表面等
远红外激光干涉仪作为测量等离子体中电子密度和分布的有效手段已经被应用到托卡马克和许多磁约束装置中。在托卡马克物理实验中,等离子体电子密度是热核聚变过程中一个极其重
双中子和多中子晕核的研究一直是国际放射性核束研究的热点。双中子关联的精确测量依赖于位置分辨好、探测效率高和双中子鉴别能力强的中子谱仪。国际上各大放射性束研究机构
量子色动力学(QCD)是描述强相互作用的理论,它预言了胶球,混杂态以及多夸克态等新型强子态的存在。QCD理论的渐进自由的特点使微扰理论获得巨大成功。而微扰理论仅在在高动量迁
斯隆数字巡天(SDSS.)、 Ia型超新星、宇宙微波背景(CMB.)等探测结果显示:我们所在的宇宙正在不断地加速膨胀。多数理论分析家觉得引起宇宙膨胀的原因是其中存在人们所未知的物
蛋白质折叠、材料发光、晶格相变等过程的实时观测需要时间分辨的实验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激光及同步辐射可以为我们提供不同波段的脉冲光源,加上快速探测技术的不断成熟
在统计物理学中,统计模型的建立对相变的研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实际情况的简化,又包含了实际问题的本质特征。在建立简化模型后,通过对其配分函数求偏导数可以得到系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