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成员、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著名代表人物,哈贝马斯秉承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传统,以广阔的视野、宏大的抱负构建了以交往行为理论为核心的庞大理论,由意识哲学转向语言哲学,由工具理性转向交往理性,旨在重建历史唯物主义,试图为“病理性”的现代社会提供正常的社会评价标准,达到对现代社会的批判。他的交往行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有着怎样的关联?又与马克思的交往思想有着怎样的不同?哈贝马斯欲以交往行为理论取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否达到他的理论目标?哈贝马斯对现代西方社会交往困境的深刻洞见和理性分析,为我们强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功能,提供极具启发意义的思想材料。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交往行为概念的缘起入手分析交往行为如何产生,进而对其进行内涵剖析、哲学反思,阐明交往行为欲取代“劳动”概念必须走交往合理化道路。第二部分,交往合理性或交往理性是交往行为的力量凝结,通过对以往理性的批判、反思,阐明交往理性的真义、特点以及挽救资本主义合理化危机的功能。第三部分,基于前两部分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及合理性理论本身的分析、把握,明确其理论实质,在阐明马克思交往思想的基础上将二者加以对比,指出根本区别与分歧,并提出在现当代应站在“交往实践”的高度促进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