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理论,关联理论认为人们的交际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交际的双方在交际的过程中都希望实现最佳关联。交际的成功取决于语境效果和认知努力。在其它条件均等的情况下,语境效果越强,关联就越大;同样的,在其它条件均等的情况下,付出的努力越小,关联就越大。 关联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翻译可以被看成是一种由两个交际阶段组成的语际交际,译者是原文作者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桥梁。在第一个交际阶段中,译者作为受众,要正确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在第二个交际阶段中,译者作为交际者,要通过恰当的译文把他对原文作者意图的理解展示给目的语读者。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蕴含浓厚的中国风味,作者在书中运用了大量的习语。该书已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欢迎。在迄今为止的多个英译本中,西德尼·沙博理的译本流传最为广泛。 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研究《水浒传》沙博理英译本中习语的翻译,通过比较、分析译者在翻译习语时的策略和方法,发现关联原则既适用于习语翻译的实践,也适用于习语翻译的评价。在习语翻译实践时,译者应当努力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目的语读者的期待相吻合:首先,译者要正确识别原文作者的意图;然后,对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语境和交际期待进行估计;最后,把他自己对于原文作者意图的理解,转换成不需要过多认知处理的译文。在评价习语的翻译时,既要看它是否传达了原文作者的表达意图,又要看目的语读者理解它时是否需要过多的认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