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屈原的生命意识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anfu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屈原主要生活于战国末期楚国楚怀王和顷襄王两代,当时正是楚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时期。面对复杂的内外形势,具有深深爱国情的屈原认识到了变法革新的重要性,因而成为楚国上流社会改革派的主力成员,与贵族保守派进行了一场顽强的对抗,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达成自己的人生政治理想,由此他内心世界出现了一系列的生命体验,无论生命历经多少沧桑,他至死至终保持着一颗忠君爱国的赤诚之心,楚国的消亡使他的政治人生理想破灭了,最终走上了自沉泪罗江的道路。自战国以降,屈原的精神就贯穿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之中,论文中研究屈原,是寻找屈原精神中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生命,从他自身的生命物质形态和生命情感出发,也就是看到他自身个性的方面,同时把个体生命融入整个大的社会环境中,找出他生命观的价值所在,这也正是他精神的重要方面。生命是文学的主题,文学是人为的精神作品,生命又是人的物质形态与精神的统一,那么生命主题就是文学的核心。屈原具有坚定的生命意识,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他坚持不懈地追求这种生命价值的实现。在这一追求中遭遇到现实阻碍和生命本身短暂消逝的双重阻力,使他产生了激越的生命情绪,并陷入痛苦的反思之中,在他的作品中也是反复陈述及表白自己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学术界讨论屈原的生命意识的篇章很多,但是我们知道对屈原生命意识整体性把握的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论文从生命意识的内涵出发,在生命本体和生命价值的两方面对生命意识进行诠释,具化为时间意识、天命意识、死亡意识、挫折意识、爱国意识、理想意识,把这些意识归结在本体和价值两方面之中。这样给人一种整体的把握。为什么屈原会有如此强烈的生命意识呢?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给了他这个优势。内在因素主要由于他个人的思想和经历;外在因素主要指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尤其是主流文化儒家的影响,楚民族特有的民族气息以及战国时期大的政治背景,这些都促使屈原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理念。屈原是中国诗歌的奠基之人,他自身以及他在诗歌中呈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情感,而且屈原的生命意识为后世此母题的延续和发展起了奠基和先导作用,后代诗歌在这个方面日趋成熟,两汉大一统政体之下,屈原问题的再现,是屈原生命意识开始发展的起步,直至唐,生命意识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元明清时期,由于异族与汉民族的交替统治,一些文人志士真正体会到屈原生命精神的意义,同样掀起了屈原生命意识的又一高峰。
其他文献
<正> 曲高和寡的典故出自战国时的宋玉,他在《对楚王问》中说:一个歌手在楚国首都唱歌,从《下里巴人》唱到《阳春白雪》,乃至“引商刻羽,杂以流徵”;于是能跟得上他的人(“属
期刊
<正>在物流企业有将近2500万的从业人员,这些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占27.25%,具有中级职称的仅占3.6%,远低于全国各行业平均水平。物流高等职业教育通过"专升本"渠
基础设施是关系到生产与发展、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的基础性问题,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已有的理论研究表明,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必须以立法为前提和开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空前巨大的成就,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创立了堪称良好的必要前提和开端。尽管立法工作还
本论文从生成语法的角度分析了现代汉语中的“给”字句结构,对其进行了重新分类,并描述了各类“给”字句的生成。文章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由朱德熙(1979)提出的各类
<正> 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后金统治阶级,于1621年(明天启元年、后金天命六年)进占辽沈地区以后,所推行的“计丁授田”与“分丁编庄”,究竟是些什么样的政策?这些政策又是怎样地
期刊
<正> 谚语本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简炼通俗而富有意义的语句。其简炼通俗的特征决定其流、传的广泛性和长久性,其流传的广泛性和长久性又从一个侧面有力地证明:谚语是
乡镇财政是我国五级财政体制中基层的财政单位。乡镇财政的设置对于广大农村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设置这个基层的财政单位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乡镇财政担负着组织农民、管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研究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日显重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对知识的占有量,生产和转化新知识的能力将决定这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命运。对此,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