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创作中的香港意识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comput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独特的历史人文地理境况赋予香港文学独特的本土经验,其中香港意识的衍变成为研究香港文学的重要线索。从197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中前期,西西以诸多小说作品体现、阐释并拓展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的香港意识,为了解香港意识在香港文学中的发衍提供了多样性、多层面、多个阶段的研究对象,为从主体地位出发研究香港意识提供了系统而个性化的文本模板。   本文以“我城”意识和“浮城”意识作为研究西西小说创作中的香港意识的切入点,在引言中探源香港文学主体性发展和香港意识,阐明西西香港意识形成的背景。结合西西小说创作的分期,本文在第二章中以《我城》、后《我城》时期的几部小说为例,阐发以《我城》为代表的香港意识-“我城”意识,指出认同和归属为“我城”意识的主要内容,并从分离和建构的角度解读“我城”意识、从反叛和自足的角度解读后《我城》时期的几部小说、从“有无观”的角度解读港人身份建构问题,厘清“我城”意识衍化的脉络。   在第三章中,本文以“肥土镇系列”小说为例,分析“浮城”意识的五个面向,指出西西以“童话新编”惊醒执迷梦境的香港人、以市镇发展周期律的历史观重构城市历史、以城市和城民的聚合增添城市与城市主体的内在关联、以“我城”对选择权的发声直陈城市与国家的现实选择,一体数面,众声喧哗;继而从重构本土文化的角度分析《飞毡》中“浮城”意识的衍化,指出至此对立反复、难以确定的“浮城”意识最终衍化为可以确定的由本土文化建构的回望与坚守。   香港意识的确定与建构不仅依赖于作家自我身份的确定,也依赖于自我身份与“他者”的比较和辨别,在第四章中,本文分析西西大陆题材小说创作中的香港意识,指出西西通过大陆题材小说创作中的“他者”身份比较和辨别自我身份,体现了香港意识中的平等视角,体现了复调小说创作的用意,体现了香港作家的“别一种视角”。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1.6×3m台车式热处理炉通过密封、涂料温控等改造达到国家特等炉标准。 1.6 × 3m Trolley-type heat treatment furnace through the seal, coating temperature control a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要求提高课堂教学和学习效率,实现教学质量全面、持续地提高。为了进一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只有转变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海德格尔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毋庸赘言。早期他以现象学还原方法探讨自古希腊以来一直被遗忘和遮蔽的存在问题,其极具原创性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同代乃至后代的哲学家与思想家,如伽达
在汉语热的国际潮流下,越来越多的美国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开设了汉语课。美国的汉语教学出现普遍化、低龄化和汉语背景弱化的趋势,针对这一现象,结合儿童心理认知特点,笔者认为TPR(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许多研究者在使用科幻小说这个概念时常有含混或者是互相矛盾的地方,追根溯源是因为科幻小说在刚刚传入中国的时候被命名为“科学小说”。因此,从发生学的角度,对晚清“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