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型艾美耳球虫pcDNA3-3-1E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lixianrong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球虫引起的一种对鸡危害极为严重的全球性寄生虫病,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该病的防治主要以化学合成药及抗生素为主,由于长期应用易使鸡群产生抗药性,且在禽类产品中因有药物残留而影响人类健康。这使研究者将目标转移到了疫苗的研制方面,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来预防球虫病具有潜在的优越性。本试验以鸡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 E.acervulina)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针对第二代裂殖子表面抗原3-1E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3-1E,并用该重组质粒作为DNA疫苗进行了免疫试验,为研制高效、安全的抗球虫疫苗和新药物奠定了基础。参考GenBank中收录的E.acervulina美国株(US株)裂殖子3-1E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保定株堆型艾美耳球虫裂殖子RNA为模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扩增3-1E基因,经检测扩增产物为689bp。将扩增的3-1E基因克隆至PGM-T Easy载体,转化于感受态细胞Top10,蓝白斑法筛选出阳性重组子,提取阳性质粒DNA并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株的3-1E基因序列与参考序列(US株)同源性达99.6%,表明其具有很高的保守性。以克隆质粒PGM-3-1E为模板,扩增3-1E基因阅读框。将扩增产物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28a-3-1E,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鉴定,结果表明表达出的重组蛋白分子量大小约为22kDa;经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该重组蛋白可被抗堆型艾美耳球虫的多克隆抗体识别,说明其具有很好的反应原性。将扩增的3-1E基因阅读框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E,pcDNA-3-1E经酶切和PCR鉴定均为阳性,测序分析为正向插入。用碱裂解法大量提取重组表达质粒,纯化后作为核酸疫苗接种一周龄雏鸡。分别设高(100μg)、中(50μg)、低(25μg)三个剂量组,同时设3-1E重组蛋白免疫组、活卵囊接种组、非免疫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在7日龄时首免,14日龄加强免疫,一周后用2.5×105个E.acervulina BD株球虫孢子化卵囊进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50μg的剂量可使试验鸡产生较强的抗虫效果:攻虫后鸡的卵囊产量下降67.67%,肠道病变记分降低66.96%,并使鸡的相对增重率达88.36%,ACI值为167.06。将纯化后重组表达质粒pcDNA3-3-1E 50μg注射7日龄雏鸡,一周后加强免疫,21日龄时取注射部位和非注射部位肌肉组织,采用RT-PCR方法检测目的基因。结果显示在注射部位扩增到了与插入基因大小一致的核苷酸序列,充分表明核酸疫苗可在鸡体内获得表达。
其他文献
猪产气荚膜梭菌病是由致病性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在规模化猪场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给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由于常用治疗药物的细菌耐药性逐渐加重,产气荚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这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师的使命。为此,教师应充分优化教学方法,有效创设问题情境,使同学们能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开阔学生的思维,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进而实现课堂有效教学。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充分运用方法,进行有效教学呢?下面我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做法和体会,以供读者参考。
猪链球菌病一直是困扰养猪业的重要疾病,特别是随着抗生素的滥用,猪链球菌对抗生素呈现严重耐药和多重耐药,给该病的防控带来新的困难。开发新型抗菌制剂显得非常重要,而噬菌
摘 要: 若一个中学生习惯于用精确简练和逻辑严谨的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思想,对发展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乃至智力必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而在落实数学基础知识的数学活动中,加强培养中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值得议论的重要课题。作者就此谈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 数学思想 数学语言 教学活动    中学数学语言按不同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数学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语言和数学图形语言,它们是彼此相辅相成
摘 要: 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是教师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作者认为提高数学课堂实效要做好以下几点: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重视课堂语言的艺术性;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评价,增强课堂气氛。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实效性 提高    在实施课改的今天,课堂作为我们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阵地,如何更好地完成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是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是
摘 要: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要信任学生,使学生自信;优化课堂教学情绪,满足不同学生的情感需求;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课堂教学形式要因势利导。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因势利导    不同的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不同的学习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优等生渴求富有想象力与创造性的数学问题。课堂上能够给予充分的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与空间,满足其自由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充分肯定了合作学习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当下,小组合作学习俨然已成为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如果教师只是为了追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抓不住恰当的时机,出现了该合作学习时候不合作,不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