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教育部提出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传统教育重视考试的弊端,最大限度激发人的潜能,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毫无疑问,中国的素质教育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然而,中国的素质教育在具体实施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学生课业负担依然很重,家长教育观念存在偏差等。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儿童家庭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因此常常被摆在了最突出的位置。中国的家庭教育现状引起了许多国内外教育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他们在借鉴境外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此,本项目选择了2015年出版,由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教授关宜馨所著的Love’s Uncertainty(译名:《爱的疑惑》)一书作为翻译实践和研究的对象,具有实际的意义。本项目的翻译文本选自《爱的疑惑》的第一章(童年政治)和第二章(骇人听闻案例和模范先进事迹)。源文本主要讲述中国的素质教育产生的背景、目的和实施,通过列举一些具体事例来探讨当代中国城市中产阶级父母内心的希望和焦虑,并指出中美教育之间普遍认为存在的差异。本翻译实践报告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该翻译项目的背景、理论指导、目标及意义。第二部分简要阐述了源文本的内容及其语言特征。第三部分则围绕翻译实践中的难点以及翻译技巧展开,翻译难点主要体现在对专业术语、词语的感情色彩、长难句的翻译三个方面。译者以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举例说明了翻译过程中如何采用增译、词类转化、分译与合译来解决遇到的问题。第四部分归纳此次翻译实践获得的经验教训,并列举出翻译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通过本次翻译实践,译者对中国素质教育的历史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引发了对当今中国儿童家庭教育的深思。本次翻译项目是对译者专业素养的一次考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初步掌握了该类翻译文本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方法,为今后的翻译提供了指导和帮助。同时,译者也认识到了自身在翻译上存在的不足,今后还要多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