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现存于《大正藏》及《卍续藏》中的吉藏解经文献为基础,试图通过文本分析阐明吉藏解经之特色与方法。解经之学,是汉传佛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源远流长,从现存的资料来看,自东晋一直到近现代,汉地佛教学者以解经的方式研究和传播佛法的传统一直未中断。佛教解经学发展的历程,是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部分。佛学与儒学互相借鉴与融合,以及在这种融合中的创新,在汉地义学僧的解经活动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吉藏正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因此研究吉藏的解经学,不仅可以有助於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吉藏本人的思想,如果将其放入中国古代学术史的背景下思考,此研究还将有助於我们进一步理清中国学术的发展脉络。本文借鉴清人研究经典注疏之方法,力求紧紧依托於文献,无字不有其出处,实事求是地论述嘉祥之经学。简洁详明以求结论。 本文分七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论嘉祥之学术特点,以及本文研究之目的及结构。 第二部分,为历史研究。论讲经与解经之关系,古代经疏之成,往往先有讲义。即使文本先形成,其目的也往往在于讲筵。故本文以《高僧传》、《续高僧传》中相关资料为核心,试图还原吉藏时代僧人讲经解经之情状,以显明吉藏解经学之重要背景。 第三部分,为哲学研究。讨论吉藏之最根本佛学观点,以期从深层次理解其解经之学。嘉祥所论述经论甚多,而其中“三论”最所命家。吉藏借《中论》之疏文,阐明义理,往往有其创新,形成一家之风格。而《中论》疏文中,又以《观四谛品》最为切要,无论从该品对中国佛学之影响程度,间是从吉藏本人之重视程度讲,《中论·观四谛品》之吉藏疏,都是很重要的文献。故本部份以之为核心,讨论吉藏义学之基本观点,既未游离於解经学之大范围,又能收以一管窥全豹之功效 第四部分,为解释学研究。通考吉藏之解经文献,讨论其论释经论之通则。吉藏解经有其常法,虽经不同,而开以玄义的方式,则有共同之处。通观吉藏解经文献之章法,有助於在宏观上把握一家之学风。 第五部分,为具体的文献研究。选择吉藏重要的三部经论,《净名玄论》、《维摩经游意》、《法华经游意》,进行述论式的详细研究,把握文理,揭发微义,以期借此明吉藏具体的诠释经典之策略。 第六部分,为方法论研究。上章《玄论》等文,基本上可归之於一经之通论,吉藏以阐明经文大脉为务。此章则以吉藏现存两部《维摩经》疏(《维摩经义疏》、《维摩经略疏》)为核心分析文献,具体讨论吉藏消文解句之方。一章又分两个部分,一者,对比两疏之详略同异。二者,从消文之方式以及消文之内容两个方面分类例解吉藏解经之方法,以成讨论吉藏解经学之全。 第七部分,为两篇附录。附录一:列出《净名玄义》、《维摩经游义》、《法华玄论》三文之科判,以助读者从整体脉络结构上了解第五部分所叙述之内容。附录二:依据《维摩经义疏》详细列出吉藏对《维摩经》一经之科判,以明了吉藏科判经文之方法,此亦为吉藏消文义解之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