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开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同群效应的视角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ly0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鼓励各地立足自身优势进一步扩大开放”,贸易开放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已成为共识。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的进口关税率大幅度下降,贸易和投资的便利性大大加强,贸易开放所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显著提高了我国企业的创新表现,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技术发展。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单边贸易保护主义逐渐严重,对我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严峻的挑战。而新冠疫情作为外生变量冲击,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挑战。在此背景下,我国率先提出要转变发展方向,改变以国外为主的发展模式。本文立足于以上现实背景,以行业关税水平为划分标准,从企业同群的视角出发,探究如何在现有的贸易格局下持续推动我国企业绿色专利技术的蓬勃发展,从交互影响的视角厘清异质性的贸易环境下的企业之间绿色技术创新质量的传导渠道,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贸易开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科学评估,更精准地设计出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的贸易政策。首先,本文对贸易开放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机理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贸易开放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其次,从企业同群的角度,探讨同群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可能存在的传导渠道和影响,并提出相关研究假设。并采用2002-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构建同群企业的空间矩阵研究了不同贸易开放度下的同群企业间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相互影响,在实证检验中使用时变的空间权重矩阵对控制变量加权后得到的一阶权重矩阵(WX)和二阶权重矩阵(WWX)作为工具变量,并利用广义矩估计法(GMM)为本文内生性问题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法。此外,再一次运用同群效应模型,研究市场化水平和逆向技术溢出对企业同群效应的影响。因此,本文的实证检验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企业同群效应的存在性检验,系统地检验了企业同群效应的存在性以及影响方向。第二部分利用调节效应模型,从逆向技术溢出和市场化水平的角度对同群效应的影响展开了深入研究。第三部分为稳健性检验。本文研究发现,(1)同群效应促进了贸易开放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同时,高贸易开放度行业内企业的同群效应强于低贸易开放度行业内企业;(2)逆向技术溢出以及市场化水平会加强行业开放度低的同群企业间的绿色技术创新质量的提升;(3)异质性研究发现,东部地区低开放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同群效应要强于高开放企业,高碳行业内的企业同群效应更明显,联合研发则可能更有利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的提高。针对上述结论,本文主要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持续推动我国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同时要注重开放的质量,整合外部资源推动本土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的提高。第二,政府应积极鼓励引导企业进行绿色低碳技术创新,鼓励企业之间交流和研发合作,实现高贸易开放度企业对低贸易开放度企业的辐射效应,形成良好的国内大循环格局。第三,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政府应积极引导生产要素流向低贸易开放度的企业,有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缓解低贸易开放的企业资源不足的问题,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的提升。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GDP增速常年位于世界前列。与此同时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未伴随高效发展,表现在要素投入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的现象并存。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提出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的紧迫要求。TFP作为经济发展质量的衡量指标,是当前我国解决低质量经济发展问题的核心要点,提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贸易经济发展迅速。作为世界贸易大国,中国主要向国外输出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品,出口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二氧化碳的排放。当前中国的碳排放水平高居不下,位于世界首位。此外,由于世界各国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已加剧全球性气候变暖,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减少碳排放,解决全球变暖导致的频繁灾害问题,国际社会提出20世纪下半叶实现全球碳中和的长远规划。作为世界上主要的碳
学位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提升中国产业承接能力,促进产业创新发展。但是面对西方国家(地区)的“再工业化战略”和越南印度等国家(地区)的低端行业“分流”的“双重挤压”以及中美战略对峙的严峻的外部环境,如何避免中国“产业空心化”,同时加强产业承接能力成为当下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测算方式和影响因素三个角度对已有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目前文献对产业转移的测度多采用出口数据和传统产值口径,这些
学位
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以数字化为主的数字经济时代,以数字化信息和技术为关键的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的活动空间,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通信技术逐渐向各经济领域扩散。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行业及经济体之间的竞争进行创新,其对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模式的影响促进了新型贸易模式——数字贸易的形成。尽管如此,在全球数字贸易积极发展的背后也涌现一系列问题。各经济体关于数字贸易规则和主张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学位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如何提升中国城市的创业水平对我国经济显得越来越重要,同时这也是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和产能升级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顺应了时代的趋势,有利于全球的经济与政治一体化,倡议提出之后,许多国家积极参与响应,投入到“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建设中来,加快了经济要素的流通和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国家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频繁,中国和其他沿线国家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共同为打造开放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的贸易发展迅速。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变迁,很多劳动力有了更多择业选择,从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业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在经济开放的同时,我国持续地追求改善人口素质,然而,农村儿童的发展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教育问题十分重要。农村儿童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出现了一些分析儿童生存状况,特别是辍学问题的研究。所以,本文在
学位
贸易与环境的关系一直是国际经济学的热门课题,回顾我国发展历程,最初我国实行出口导向战略,以粗放型加工贸易为主,形成以外延型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增长方式,极大的依赖生产要素量的投入。在早期,凭借人口大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嵌入全球价值链推动了工业发展,但一定程度也导致我国成为发达国家的“污染避难所”,牺牲了环境效益。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明显短板,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各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学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关税等传统的贸易壁垒被不断被削减,据世界银行统计,世界加权平均关税不断降低,至2010年仅为2.69%,故难以通过关税的进一步削减来使全球贸易扩张。在此背景下,阻碍贸易进一步发展的复杂海关程序和不透明贸易政策等措施逐渐被重视起来。在WTO在2014年通过《贸易便利化协定》后,世界各国积极进行贸易便利化建设,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贸易便利化的提升会导致出口规模的扩大,然而徐明君和
学位
面对2020年新冠疫情的冲击,全球经济出现了停滞甚至倒退,各国为恢复本国经济发展纷纷降低利率,甚至出现负利率情形,其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利率政策对世界利率水平的影响巨大。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3月3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降低50个基点;3月14日降低100个基点至0-0.25%,同时推出了7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政策,两次紧急降息幅度相当于6次常规降息,联邦利率重回超低利率环境。如此激进的利
学位
改革开放之后,中美两国逐渐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中美两国因比较优势的差异形成了互补的贸易结构,但随着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全球价值链重构,以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中美产业分工逐渐由互补向竞争关系转变,为维持国内企业的竞争优势,美国频繁对中国出口企业实施贸易制裁,“337调查”凭借其有效性、隐蔽性等属性,正成为美国设置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惯用手段之一。自2002年以来,我国就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