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有句谚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然而,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教师一直是教学的中心并且中国的教育强调的是教师如何教而非学生如何更好地学。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教学应该是学生为主体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性以及能动性都非常有限。学生与老师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都非常缺乏。逐渐地,学生因此失去探索知识的机会而养成懒惰的学习方法,他们依靠老师传授知识并不加以思考地全盘接受。这样的学习模式使得学生逐渐失去思考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随着中国教育的改革,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以及教育者的重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获得探索,分析,研究学习内容的成就感,培养他们与教师更多的情感沟通,教师被鼓励在课堂上积极运用互动教学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实践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理念,也符合教育以人为本的真谛。互动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教学过程,在其中教师起着指导,启发学生探索知识的作用。因此,教师对于互动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否能很好的组织教学对于学生能否积极有效参与教学活动有很大的影响。近些年,对于课堂互动的研究吸引了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的注意。一些研究将目标锁定在对学生的心理研究上,试图通过降低学生的课堂焦虑,增强学生信心来增加课堂互动。由于课堂提问是教师和同学互动的一个主要工具,本研究试图从不同的视角研究互动教学,即从教师提问行为这个角度研究其对于课堂互动的影响。Krashen的输入假说,Swain的输出假设,和Long的互动假说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探究了教师提问策略的五个方面:不同类型的问题,教师提问的方法,教师留给学生对问题反映的时间,教师反馈以及问题的分布对于课堂互动的影响。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包头市包钢一中高二年级的三个班级的学生以及他们的三位英语教师。这三名教师的任教时间分别为30,10,2年,相对比较具有代表性。通过对学生,教师的问卷调查,对课堂的观察,以及对听课教师的采访本研究获得了所需的宝贵资料。两份问卷调查都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即教师在提问所用的策略(不同类型的问题,教师提问的方法,教师留给学生对问题反映的时间,教师反馈以及问题的分布)设计的。课堂观察也是围绕这个目的观察,整理数据的。通过这些调查研究,对于数据的分析,作者发现了提问所用的一些策略(不同类型的问题,教师提问的方法,教师留给学生对问题反映的时间,教师反馈以及问题的分布)对于课堂教学互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教师的提问技巧的确对于互动教学有很大的影响。有效的提问能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参与的热情,增加与教师间的情感互动,增大语言输出量,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对于有效的提问策略,本研究分别从问题的类型,提问的方法,等待实践,教师反馈以及问题在学生中的分布给出了一些比较实用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