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掌握新疆乌昌地区大中型煤矿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及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现状,提出完善煤矿职业卫生管理、有效防控职业病危害因素及保障劳动者健康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乌昌地区大中型煤矿(井工)6家,使用国家标准方法对乌昌地区大中型煤矿职业卫生管理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现场调查及现场检测,采用整群抽样法对纳入6家煤矿的接尘工人2431人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综合分析检查结果,进行健康状况评价。结果:(1)现场调查结果:昌吉地区与乌鲁木齐地区所抽煤矿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符合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大型煤矿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符合率(80.4%)高于中型煤矿(62.5%,Χ~2=6.008,P<0.05);(2)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结果:各煤矿不同生产单元粉尘浓度检测结果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04,P<0.05),采煤生产单元符合率最高(53.66%),掘进生产单元符合率最低(22.22%)。各煤矿不同生产单元噪声检测结果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97,P<0.05),采煤生产单元符合率最高(54.29%),辅助生产单元符合率最低(25.86%)。昌吉地区煤矿与乌鲁木齐地区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噪声)检测结果符合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大型煤矿检测结果符合率(50.83%)高于中型煤矿检测结果符合率(30.36%,Χ~2=6.487,P<0.05);(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各煤矿企业间煤矿工人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0,P<0.05),C矿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异常率最低(0%),F矿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异常率最高(4.9%)。各煤矿间煤矿企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必检项目异常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R胸片检查项目(Χ~2=14.81,P<0.05):F矿工人异常率最高(10.49%),C矿工人异常率最低(1.8%);心电图检查项目(Χ~2=86.644,P<0.05):B矿工人异常率最高(41.11%),E矿工人异常率最低(19.38%);肺功能检查项目(Χ~2=71.23,P<0.05):E矿工人异常率最高(41.65%),C矿工人DR肺功能检查异常率最低(18.92%)。乌鲁木齐地区煤矿企业职业健康检查体检率(95.60%)高于昌吉地区(77.30%,Χ~2=208.31,P<0.05),且必检项目异常率低于昌吉地区(22.01%)。结论:乌昌地区大中型煤矿企业职业病防护现状距新疆职业病防治规划(2017-2020)总体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煤矿企业需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通过引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改善井下作业环境,配发个人防护用品,定期开展职业健康监护,以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劳动者则需不断提高个体防护意识,自觉佩戴个人防护用品,自觉学习职业病防护知识,使煤矿企业、劳动者各负其责、协同联动,形成职业病防治工作合力,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奠定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