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因论视角看《孙子兵法》在西方世界的翻译与传播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19851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一部兵学巨著,其深邃的思想和无穷的智慧吸引了无数的学者去诠释和翻译。其中体现孙子的思想智慧不仅是中华民族军事思想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早在战国时代,《孙子兵法》就受到重视。此后,从曹操、李世民到曾国藩、毛泽东等人都对《孙子兵法》推崇备至。在世界军事史上,《孙子兵法》也久负盛名。它给人们的启示远远不止军事理论本身,还包括它所蕴涵的哲学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政治情怀。自1905年第一个英文译本面世以来,至今已有十几种不同的英译本。毫无疑问,《孙子兵法》的翻译促进了中国军事文化在西方世界的广泛传播。研究《孙子兵法》在西方世界的翻译与传播可以为中国其他典籍的翻译与传播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为中国其他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作出贡献。这就是本文选取“从模因论视角看孙子兵法在西方世界的翻译与传播”为研究课题的主要原因。  以往对《孙子兵法》翻译的研究,大多选取几种翻译文本做语言层面上的对比,从中总结出不同的翻译技巧和策略。从跨文化传播分析研究《孙子兵法》的翻译很少。让西方世界了解东方文化经典离不开翻译和传播,而模因论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本文试图从跨文化传播理论-模因论来具体研究《孙子兵法》在西方世界的翻译与传播过程,深入探讨模因论对《孙子兵法》的翻译和传播过程是否有作用和影响。作者通过分析对比不同阶段《孙子兵法》的翻译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希望能够总结出在模因论的影响下《孙子兵法》在不同的阶段翻译和传播的特点。  本文有五大部分组成。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整个论文的结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主要介绍了孙子及其《孙子兵法》相关的背景知识,并对《孙子兵法》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做了一个全面的归纳和总结。第三章是本文的理论部分,从模因的定义,特征,选择标准以及传播的过程对模因理论进行详细的阐述。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首先作者从模因理论的基础上尝试着归纳出了《孙子兵法》翻译传播过程中的基本图式,针对此图示对《孙子兵法》模因在翻译传播过程中的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得出了《孙子兵法》模因在西方世界的翻译与传播遵循文化进化的规律,即选择,适应,变异等动态变化过程。这些模因的适应性使得《孙子兵法》的翻译过程呈现出从归化策略到异化策略的趋势。第五章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得出了之所以《孙子兵法》的文化模因能够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人群能够成功的得以传播,要归结于它能够及时的作出改变来适应不断变化的文化环境。《孙子兵法》的翻译与传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后,作者希望《孙子兵法》的翻译与传播能够为中国其他典籍的翻译与传播提供参考和借鉴,进而促使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地接受和传播。
其他文献
隐喻在我们的概念系统中,对我们的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二语习得过程中不仅存在着语言的迁移,而且存在着概念和隐喻的迁移。动物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概念图示,几乎人们熟知的
《午夜的孩子》是英国籍印度裔作家萨尔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的代表作,获得了包括英国最高文学奖布克奖在内的多项大奖。拉什迪虽出生于一个伊斯兰教的印度家庭,但成长
连贯是语篇的基本特性,长期以来都是语言学家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传统的语言学倾向于从语义和语用角度方分析语篇的连贯机制。这些研究都在一定的程度上让我们对语篇连贯机制有
艾玛·卡萝尔是英国当代女作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巴斯泉大学。到目前为止,艾玛已经出版了四本书。《走钢丝的女孩》是艾玛的第二本小说,获得了2015年卡内基文学奖的提名。小
英语将来时间的表达和现在时间、过去时间的表达有很大差异,英语中没有表示将来时间的特殊动词形式,而是以特殊结构完成将来时间的表达,如will do、be going to do等。以往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