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7nAChR在脊髓电刺激治疗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j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pain,NP)是一种顽固的慢性疼痛。NP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常规镇痛药物疗效不明显,且易导致药物过量中毒等不良反应。目前,神经炎症在N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神经炎症指由感染、损伤、毒性代谢物及自身免疫反应等引发的神经组织炎症。免疫细胞和胶质细胞是参与神经炎症的主要细胞,其活化后可释放多种炎症介质,促进外周和中枢敏化。脊髓电刺激(Spinalcord stimulation,SCS)是目前治疗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主要手段。脊髓电刺激的神经元机制已有较多的研究,但是其对神经炎症的作用尚不清楚。α7nAChR是胆碱能抗炎通路中的重要受体,α7nAChR通过神经-免疫相互作用,参与了全身炎症反应的调控。研究表明,在周围神经损伤动物模型中,患侧脊髓的α7nAChR表达下调,且鞘内给予α7nAChR激动剂可以缓解炎性痛和慢性疼痛,说明α7nAChR参与了中枢炎症反应的调-节。近期研究证实,SCS可通过激活α7nAChR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和脊髓电刺激模型,探究脊髓电刺激是否可以通过激活α7nAChR来调节神经炎症反应,进而缓解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研究方法:第一部分: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α7nAChR表达变化及其对疼痛行为学的影响1、建立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设立3组,分别为(1)Control组,(2)ShamCCI组,(3)CCI组。检测各组机械痛阈变化;免疫荧光双标观察脊髓背角胶质小细胞激活以及p38磷酸化情况;RT-PCR和ELISA检测脊髓炎症因子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脊髓α7nAChR表达情况。2、向CCI大鼠鞘内注射α7nAChR激动剂PNU-282987,共设立6组,分别为(1)Control 组,(2)CCI+Vehicle 组,(3)CCI+PNU0.1mg/Kg 组,(4)CCI+PNU 0.25mg/Kg 组,(5)CCI+PNU 0.5mg/Kg 组,(6)CCI+PNU 0.5mg/Kg+α-BGT 0.5μg/Kg组。检测各组给药前后疼痛行为学变化。第二部分:脊髓电刺激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中p38磷酸化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建立大鼠脊髓电刺激模型,共设立3组,分别为(1)Control组,(2)CCI+Sham SCS组,(3)CCI+SCS组。检测各组机械痛阈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脊髓背角胶质小细胞激活以及p38磷酸化情况;RT-PCR和ELISA检测脊髓炎症因子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脊髓α7nAChR表达情况。第三部分:脊髓电刺激通过促进α7nAChR表达抑制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在脊髓电刺激之前鞘内给予α7nAChR抑制剂α-BGT,共设立4组,分别为(1)Control 组,(2)CCI+Sham SCS 组,(3)CCI+SCS+Vehicle 组,(4)CCI+SCS+α-BGT组。检测各组机械痛阈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激活以及p38磷酸化情况;RT-PCR和ELISA检测脊髓炎症因子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脊髓α7nAChR表达情况。结果:第一部分: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手术成功后可建立稳定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机械痛阈显著降低(P<0.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CI术后3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侧脊髓背角的CD11b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同时P-p38的数量增加;RT-PCR和ELISA结果显示:与Naive和sham组相比,CCI组脊髓中IL-1β和TNF-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免疫荧光和WB结果显示:CCI造模3周后患侧脊髓中α7nAChR的表达降低;在CCI术后第14天,鞘内给予α7nAChR激动剂PNU-282987,可明显缓解机械痛敏(P<0.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第二部分:通过测量各组大鼠的缩足阈值,来探究SCS对大鼠机械痛阈的影响。结果显示,三组大鼠的缩足阈值在CCI术前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CCI+Sham SCS组和CCI+SCS组的PWT在SCS之前显著降低(P<0.05);与CCI+Sham SCS组相比,CCI+SCS大鼠在整个SCS治疗期间PWT均显著增加(P<0.05),且SCS治疗结束5天内PWT仍明显升高,但是在第14天逐渐恢复至CCI+Sham SCS组水平;免疫荧光双标显示:在外周神经损伤后,与对照组相比,CCI+Sham SCS组患侧脊髓背角的CD11b荧光强度和P-p38数量显著增加(P<0.001);与CCI+Sham SCS相比,CCI+SCS大鼠患侧脊髓背角的CD11b荧光强度和P-p38的数量明显减少(P<0.001);RT-PCR和ELISA结果显示:与CCI+Sham SCS组相比,CCI+SCS组脊髓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明显降低(P<0.05);WB结果显示:CCI+Sham SCS组脊髓α7nAChR的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01);但CCI+SCS组脊髓α7nAChR的蛋白表达量相较于CCI+Sham SCS组明显增多(P<0.01)。第三部分:免疫荧光双标显示α7nAChR在脊髓的神经元(NeuN)、小胶质细胞(CD11b)和星形胶质细胞(GFAP)中均有表达;与CCI+sham SCS组大鼠相比,CCI+SCS+Vehicle组大鼠的PWT在整个SCS治疗期间显著增加(P<0.001);然而鞘内注射α-BGT则明显抑制SCS诱导的CCI大鼠PWT增加(P<0.01);免疫荧光双标显示:在外周神经损伤后,与CCI+Sham SCS组相比,CCI+SCS+Vehicle组患侧脊髓背角的CD11b荧光强度和P-p38数量显著降低(P<0.001);与 CCI+SCS+Vehicle 组相比,CCI+SCS+α-BGT 组大鼠患侧脊髓背角的CD11b荧光强度和P-p38的数量明显增加(P<0.01);RT-PCR与ELISA结果显示:与CCI+Sham SCS大鼠相比,接受vehicle处理的CCI+SCS大鼠脊髓中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的mRNA表达和蛋白质水平显著降低(P<0.001),但在α-BGT处理的CCI+SCS大鼠中,炎症因子表达相较于CCI+SCS+Vehicle 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第一部分:CCI诱导大鼠出现持续性机械性痛觉过敏;CCI可诱导患侧脊髓背角发生炎症反应,表现为小胶质细胞激活以及p38磷酸化增多,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增高,提示神经炎症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调节;神经损伤后脊髓背角同侧α7nAChR表达明显降低,鞘内给予α7nAChR激动剂,可以缓解CCI诱导的机械痛敏,提示α7nAChR可以作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潜在靶点。第二部分:SCS可缓解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且在刺激停止后具有持续镇痛效应;SCS可以抑制CCI诱导的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P-p38增加和促炎细胞因子产生,提示SCS可以通过抑制神经炎症反应来调节神经病理性疼痛;SCS可以促进CCI大鼠同侧脊髓背角α7nAChR表达。第三部分:α7nAChR是胆碱能抗炎通路的主要受体,在大鼠脊髓背角的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中均有表达;鞘内注射α7nAChR抑制剂可拮抗SCS对小胶质细胞激活,p38磷酸化和炎症因子释放的抑制作用,SCS对神经炎症的调节作用与促进α7nAChR的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的多因素相关的复杂疾病。现有的治疗方法仍不能治愈或永久摆脱RA的症状。部分患者经系统正规治疗仍有迁延不愈,随病情进展出现不可逆的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自身免疫性风湿性疾病的病因尚未完全了解,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维生素D可抑制体液免疫反应并增强免疫耐受性,预防或减轻自身免疫性疾病。越来越
目的:肾脏纤维化是一种病理改变,是肾脏的功能由健康到损伤,再到损坏,直至功能丧失的渐进过程。肾脏纤维化包括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其主要病理表现为固有细胞受损,发展到后期出现大量胶原沉积和积聚,造成肾实质逐渐硬化,形成瘢痕,直至肾脏功能完全丧失。肾脏内固有细胞纤维化、硬化的过程也就是肾脏纤维化的过程。肾脏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共同病理特征
目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间发生的糖代谢异常,但血糖水平尚未达到显性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妊娠期间高血糖可以导致围产期母婴不良临床结局增加。GDM的发病机制包括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肥胖是GDM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慢性炎症反应在由母体肥胖导致的代谢紊乱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脂肪组织可以合成和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分子,这些分子统称为脂肪因子或脂肪细胞因子,
目的:骨骼肌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占人体质量的40%以上,除了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呼吸功能外,在调节人体代谢和内分泌系统等生理活动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骨骼肌质量的减少或者功能的异常势必会导致人体功能性的活动能力减弱、从而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以及患重症疾病后生存率的减低,尤其在老年人中更为明显。所以,深入探讨骨骼肌生成的机制研究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骨骼肌是一个高度分化的组织,由肌纤维束组成,肌肉收
目的: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LP)是一种在自然界和人工供水系统中普遍存在的革兰氏阴性短小球杆菌,在1976年美国退伍军人大会引起爆发,221人感染,34人因军团菌肺炎死亡,后在尸检组织中分离出该菌而命名。军团菌可通过雾化的水颗粒传播,它是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之一。军团菌由56种以上组成,LP是最常见的种,它引起了90%的军团菌病病例,其中血清群1、
目的: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肝原发性恶性肿瘤,在全球与癌症相关的死亡率中排名第三。尽管肝癌的诊断和治疗已大大改善,但由于肝癌早期通常没有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当出现临床症状时,肝癌大多已经进入到中晚期,因此每年肝癌导致100万人死亡。肝脏肿瘤的血供来源于肝动脉,肝动脉栓塞后导致肿瘤血供中断或减少,随后肿瘤发生坏死、缩小,达到治疗肝癌的效果,因此
目的:脓毒症是由于宿主对感染的异常反应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心肌功能障碍是脓毒症常见的并发症,脓毒症引起的心肌固有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异常。超过40%的脓毒症患者存在心功能障碍,合并心功能障碍者病死率会升高至70%~90%,可作为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急需找到保护心肌积极有效的办法。内皮抑素(endostatin,ES)是一种强效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拮抗剂,许多动物实
目的:I型干扰素(type I interferons,IFNs)是由多种类型细胞(如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上皮细胞、基质细胞和肿瘤细胞等)分泌的细胞因子,它们可以上调数百种干扰素刺激基因(IFN-stimulated genes,ISGs)的表达。这些上调的ISGs不仅可以通过影响增殖、凋亡、血管形成等直接发挥抗肿瘤作用,而且还可以通过促进抗原呈递及激活CD8+T细胞来发挥抗肿瘤免疫作
目的: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女性肿瘤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三阴性乳腺癌(ER-,PR-,Her2-,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因其缺乏有效针对性的治疗靶点,是预后相对最差的乳腺癌亚型。三阴性乳腺癌因其富含乳腺癌干细胞(又名乳腺肿瘤干细胞,Breast Cancer Stem Cells,BCSCs)是高度异质性的肿瘤。乳腺肿瘤干细胞是具有自我
目的: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EC的危险因素包括雌激素水平升高(由肥胖,糖尿病和高脂饮食引起),初潮过早,未分娩,绝经过晚,林奇综合征,≥55岁和使用他莫昔芬。新兴证据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失调参与了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LncRNA MONC在头颈鳞癌,肺癌,结直肠癌和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中表达异常,但MONC在子宫内膜癌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