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运用黄芩的规律研究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angle47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干燥根,主要分布于北方各省区,其中热河黄芩最负盛名;黄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曰:“黄芩味苦,平。主治诸热,黄疸,肠澼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芩具有解热抗炎镇痛作用、抗变态反应作用,有较广的抗菌、抗病毒谱,能抑制多种微生物,抗肿瘤作用,免疫作用,还有降压、利尿、利胆、镇静等作用,并且毒性极低。黄芩是临床常用的药物,先师张仲景的在《伤寒杂病论》中,根据辨证论治原则,运用黄芩配伍组方者众多,为求完美展现仲景黄芩的用药规律,本论文选取了《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有含黄芩的方剂,附方除外。《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用黄芩共25首方剂,其中汤剂20首,丸剂2首,散剂3首。主要相关条文记载有50条。1.性味归经、功效、主治:性寒味苦,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其功效有五:清热燥湿,代表方剂:葛根芩连汤;清热养阴,代表方剂:黄连阿胶汤;泻火解毒止血,代表方剂:大黄黄连泻心汤;利膈消痰,代表方剂:泽漆汤,清热安胎,代表方剂:当归散。2.配伍规律:《伤寒杂病论》中25首有关黄芩方剂中使用65种药物,其中频率十次及以上的药物有5种,包括:甘草16次、半夏12次、芍药11次、人参11次、大枣10次;五次及以上的药物有6种:生姜9次、干姜9次、黄连8次、柴胡7次、桂枝7次、大黄6次。《伤寒杂病论》中,与黄芩剂量比为1:1的药物频次分别是:半夏10次、人参9次、甘草7次、芍药6次、桂枝5次、干姜5次、生姜4次、黄连4次、大黄2次3.黄芩的剂量规律:《伤寒杂病论》中的黄芩剂量最常用的是三两,也是黄芩汤剂中的最大量,共12首黄芩方剂,占25首黄芩方剂的48%。用量最小的是王不留行散为二分,汤剂中黄芩最小量是麻黄升麻汤中十八株;用量最多的是当归散为一斤。4.黄芩方剂的主治规律:通过分析25首黄芩方剂所涉及的50条《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文,统计出黄芩的主治频次主要为:吐利证12次、寒热类10次、心区证8次、情志类6次、胸胁腹部病6次、血证4次、饮食二便4次、四肢、头面、颈项、身4次、汗证3次、咳喘2次等。5.黄芩汤的煎服法25首黄芩方剂中有6首方剂去滓再煎,使药性更加醇和,有利于调和脾胃,和解表里。6首方剂分别是:三首柴胡剂和半夏、生姜、甘草三泻心汤,均是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最终都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其不同的是最初的加水量,20首汤剂中,有17首方剂一次服药量是一升。泽漆汤一次服药为五合,黄连阿胶汤一次服药量为0.7升,黄土汤一次服药量为1.5升。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两方,煎法是只用沸水冲泡,取其轻扬之气,迅泄心下热结。6.后世医家在经方运用黄芩的基础上,加减成方者数不胜数,如:黄芩清肺饮、蒿芩清胆汤、黄芩黄连汤、芍药汤、黄连解毒汤、清胃散、甘露消毒丹、黄芩滑石汤、黄芩泻肺汤、黄芩泻白散等。
其他文献
语言、文化与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翻译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语言与语言,文化与文化的相互转换,所以成功的翻译不仅仅需要良好的语言功底更需要语言转换过程中对所介入
阐述了通过计算机仿真辅助设计、数字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多功能会堂扩声系统的优化设计。采用EASE软件对厅堂的建声及扬声器的布局进行了系统设计。通过在系统中采
西方一些学者用虚无主义手法解构中国历史文化,西方学者既直接虚无中国历史文化,也借抬高西方历史文化间接虚无中国历史文化。西方学者对待我国历史文化的虚无主义倾向不仅导
在对FFT(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描述了用FPGA实现FFT的方法,并对其中的整体结构、蝶形单元及性能等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中古时期存在着一个系统、严格、成熟的身份制度——良贱制度,贱民内部又分为杂户、官户、部曲、奴婢等多种不同的阶层和等级。唐朝时部曲身份发生了重要变化,《唐律疏议
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几千年的中国传统封建的教育模式受到冲击,高等学校在原书院基础上发展起来,从此学校建筑不断改革、扩充。在中外建筑文化碰撞的形势下,中国近代学校出现了各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节能墙体材料,不但具备改善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隔热、保温能力,而且还具备体积大、施工速度快的特点,在房屋建筑二次结构墙体工程
当今世界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着知识财产逐渐取代有形财产成为社会财产的重心,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现象日益彰显,且有不断蔓延的趋势。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解决该类权利冲突,是知
背景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疾病的最终结局。病情重、易反复、住院率高是其主要特点。属于中医“喘证”、“水肿”、“心悸”、怔忡”、“痰饮”、“心水”、“心痹”等范畴。心
<正>便秘系因气阴不足、或燥热内结、腑气不畅所致,以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大便干结难解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常指习惯性便秘。1诊断依据(1)排便时间延长,2天以上1次,粪便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