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撰写的与公开发表的理工科英语研究性论文中的互文性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zxx_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文性是学术论文的基本属性,它能够帮助作者呈现他人的研究课题、方法、结果等内容,并且在此过程中借助其他研究者的成果来证明自己研究课题的创新性、研究方法的正确性以及研究结果的科学可靠性。因此,如何正确通过互文手段来增强学术论文的说服力值得广泛关注。然而,现有文献中少有针对学生撰写的与已发表的英语学术论文中的互文手段展开对比研究。  本研究以15篇已发表的理工科英语学术论文(主体部分共60,178字)以及30篇理工科学生英语学术论文(主体部分共57,014字)为语料,通过语料库软件AntConc和数据处理软件SPSS对比两者在英语学术论文中引用与转述动词这两大互文手段的使用情况,由此探究出学生在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中使用互文手段的特征,并探讨其对英语学术论文教学的启示。  研究发现:在引用的使用中,①学生论文在引用密度上与已发表论文不存在显著差异;②在引用形式方面,学生论文中融入式引用的频率显著高于已发表论文,而非融入式引用的频率则显著低于已发表论文;③在引用内容方面,学生论文只有在方法类引用上显著少于已发表论文;④在引用功能方面,学生论文中指引功能的频率显著高于已发表论文,而构建、归功和支持功能的频率则显著低于已发表论文,并且学生论文中的引用功能比较单一;在转述动词的使用中,①学生论文与已发表论文中都出现了较多的研究类动词和无观点类动词,并且其中的过去时态出现频率也很相近,但学生在转述中比较保守;②在时态的选择上,学生论文中的转述时态比较单一,未能有效地利用不同时态的评价意义,并且,在过去时态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用法与功能相悖的现象。  以上发现表明,学生已经具有较高的引用意识,但对于非融入式引用,引用内容中的研究方法,功能中的指引、构建、归功、支持功能的使用仍有待提高;在转述中,学生已基本掌握通过不同的转述动词来表达不同的实践活动,但是仍未熟练掌握不同转述动词的评价意义。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互文手段的使用上存在的差距,从而有针对性地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本研究也为学术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师在引用与转述动词的教学过程中提供教学重点。
其他文献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888-1923),以五部短篇小说集赢得世界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她以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创造力,高超的创作技巧,在短篇小说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彻底改变了二十
会话诗歌是一种特殊的会话形式,其施事性体现在两个层面。在宏观上,诗人以诗歌行事;在微观上,诗歌中的说话人以言行事。由于会话诗歌的施事性,会话诗歌往往呈现出某种语用特征。由
菲利普?罗斯是美国著名的多产作家,他的小说和短篇故事大多关注当代人的生存境遇。他的作品围绕着美国的家庭、社会和政治,突出美国人民的心理问题和生存危机。罗斯努力建构
保罗·奥斯特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家、诗人、剧作家、译者、电影导演,被视为美国当代最勇于创新的小说家之一。评论家约瑟夫·柯茨称其为“美国当代最能给人们以
学位
科技进步使人们的交际模态发生变化,用多种符号表达意义创建信息进行沟通。多模态又称多符号,包括口头和书面语言,图片,图表,空间及其它用于构建意义的符号资源,体现人物形象的多样
李立杨(Li-Young Lee)是当代在美国非常受人关注和欢迎的华裔诗人,他用英语写作,作品进入美国诗坛,被收录在许多美国诗选里。他的曾外祖父是中国的最后一位皇帝袁世凯,父亲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