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水流域水土流失对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响应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echao0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土流失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而南方红壤区是我国仅次于黄土高原的严重水土流失地区之一,大量的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及其诱发的相关环境问题严重地阻碍了该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探析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规律、机理,寻求防治途径和方法,是该区当前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任务。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土流失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有助于控制水土流失和保护生态环境,而流域是水土资源利用和物质迁移的自然空间综合体,是进行水土流失对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响应研究的最佳单元。因此本文以南方红壤区寻乌水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流域1990—2016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景观格局演变以及水土流失特征等进行深入探究,分析该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探究该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带来的环境效应,从而为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期间内,寻乌水流域园地(增加41.33%)和林地(减少36.82%)面积占比变化幅度最大,耕地(减少6.26%)其次,水域(减少0.18%)变化幅度最小。研究时段内园地“涨势”和林地“落势”十分明显,建设用地增速相对较快,耕地和未利用地呈小幅下降趋势。寻乌水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显著且处于单向转换的不平衡状态。(2)寻乌水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林地、园地和耕地为主。林地景观组分对流域的控制作用减弱,后期园地也成为了流域的优势景观组分。流域内各景观类型的团聚程度较高,研究期间内寻乌水流域的景观生态过程较活跃。随着人类干扰强度的增加,景观多样性指数上升,破碎化程度进一步加强,景观异质性增大,流域景观复杂性和变异性程度增加。寻乌水流域景观格局朝着低连通、破碎化、异质性高的方向演变。(3)寻乌水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和径流深分别为1585.93mm、862.20mm,总体上都呈下降趋势,且径流深的下降趋势更为显著。利用突变检验结合降水—径流累积曲线分析,确定降水、径流突变点均为1997年,因此将流域研究时段划分为1980—1997年和1998—2016年两个时期。其中,1980—1997年作为基准期,1998—2016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期。(4)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流域产流产沙进程具有重要影响。根据经验统计法计算,年尺度上,降水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249.07%和-149.07%。降水是径流的主要来源,1998—2016年平均降水量相对于1980—1997年减少了3.91%,而平均径流深减少了5.66%,降水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较大,而流域内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起到了增加径流的作用。季节尺度上,春、夏季降水变化对径流减少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贡献率分别为64.73%和78.37%,而秋、冬季径流减少的主要驱动力为土地利用变化,贡献率分别为105.33%和180.81%。这是由于雨季径流对当季降雨响应更为明显,而旱季,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影响则更为突出。同时2013—2016年的径流深—泥沙量的双累积曲线斜率相对于2009—2012年更高,即相同降水条件下,后一段时期产沙能力会更强,该时期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使得流域产沙量增加。(5)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流域水土流失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典型对应分析法(CCA)分析景观格局与流域水土流失之间关系。类型水平上,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大小、形态、连通性与水土流失密切相关。耕地的从生度(CLUMPY)、林地的斑块分维数变异系数(FRAC_CV)、园地和建设用地的斑块连接度(CONNECT)对产流影响较大,而耕地的景观形状指数(LSI)、林地的从生度(CLUMPY)、园地和建设用地的斑块面积(AREA_MN)和形状分布特征(LSI)等对泥沙输移影响更为显著。景观水平上,流域的平均斑块面积(AREA_MN)、斑块连接度(CONNECT)与径流呈正相关。与此同时,流域景观邻接度指数协方差(CONTIG_CV)、斑块密度(PD)和景观分割度(DIVISION)与产沙输沙呈现正相关。说明该流域景观格局演变对水土流失影响显著,主要集中在空间分布大小、形态、连通性等方面。因此要想控制水土流失,可通过增强优势景观的控制作用、提高斑块均匀度、丰富景观类型、减少斑块之间的物理连接以及加强景观斑块的聚合度等优化土地利用格局的方式来实现。(6)通过遥感生态环境指数(RSEI)对寻乌水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发现,寻乌水流域1995、2005和2015年RSEI均值分别为0.554、0.544和0.550,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说明生态环境状况恶化后得到改善。寻乌果业发展引起的园地快速扩张对林地的占用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因,后期退果(耕)还林、保护生态林及植树造林等是生态环境改善的主因。
其他文献
住宿业是旅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的发展刺激住宿业迎来又一轮增长。旅游住宿空间布局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区域旅游住宿行业的发展,且对城市旅游业及其他产业发展也
我国是世界上干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干旱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严重危害。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on)是生长于荒漠、戈壁地区的超旱生植物,它具有极强的耐旱能力。OSCA、NAC、bZIP和WRKY基因家族在植物的抗旱过程中发挥作用,对这些家族的鉴定及分析主要集中在模式物种中。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可以验证基因的功能
国内现阶段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中高考仍是重中之重,功利化的教育倾向使得课外辅导教育逐步成为学生学习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选择课外辅导的背后原因多数是由于学生对成绩焦虑性以及家庭对教育的盲目性以及从众性,而非出于对辅导教育效能的考量。当前我国对于教育效能的研究多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对于课外辅导教育效能研究则少之又少,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延展,课外辅导是否真如家长所期待的那样,在提高学生的学业
随着我国产业技术升级换代,社会对一线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参与者,在学生群体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毕业进入工作岗位之后,也将成为参与国家建设、促进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全面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学生干部长远发展,既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也是
物种概念在分类学、生物进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等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对物种概念的理解直接影响到物种的划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在一些疑难类群的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取样有限和信息位点不足往往会导致物种界定困难。随着测序成本的降低,叶绿体基因组已经被广泛用于系统发育研究,为解决疑难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提供了充足的信息位点;但是,基因组测序的材料通常来自新鲜或硅胶干燥的材料,取样成本高限制了取样的数量。为了解决
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小学阶段在人的整个受教育过程中起到奠基性的作用,小学德育的成效直接影响人后来接受教育的过程。而当前小学德育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也呈现不容乐观的态势。从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看,在“回归生活”的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中,过于关注日常生活、社会生活,易流连于生活习惯的塑造、生活技能的习得以及生活问题的解决,也容易陷入“生活技术”德育的困境,忽视德育背后的意
优秀的影视作品因其独特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在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影视教育成为信息化时代培养和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按照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3-5年内基本普及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然而农村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影视教育的现状亟待明确。本论文立足农村实际情况,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河南省三所农村中心小学为例,通过问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是高中美术课程的培养目标,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因为它是一个漫长的培养过程,所以在小学阶段就要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落实于教学实践中。学生视觉思维的发展、感知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增强,都需要培养与发展其图像识读素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所有的美术活动。所以,本文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探究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
嘧草醚[2-(4,6-二甲氧基-2-嘧啶氧基)-6-(1-甲氧亚氨基乙基)苯甲酸甲酯]是近年来稻田应用较为广泛的专业除稗剂,本文在嘧草醚对双季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后茬作物的安全性试验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嘧草醚常量和残留分析方法,研究了嘧草醚在水稻及其环境中的消解动态、最终残留和环境行为。结果如下:(1)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0%嘧草醚可湿性粉剂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有优异
农村小学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的关键环节,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效果。近年来,学校美育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学校美育工作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但在全社会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村小学的美育状况不容乐观,美育依然是学校教育中的短板,学校美育的作用还未充分体现出来。由于地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在我国农村,持美育是“可有可无”,甚至“没用”观点的依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