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法院建筑形式表达——司法转型期中国法院建筑形象塑造与形式手法的探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fan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司法体制转型的进程加快,其司法形象也得到更新,作为物化的司法精神象征——法院建筑必将紧随其后做出回应。然而,目前我国法院建筑首要面临的便是由司法形象解读不当引起的法院建筑形象错误表达;由设计思维固化引起的法院建筑形式表达手法落后且固化两大问题。所以,把握住当代司法新形象并通过更好的建筑学专业技术、理解力与创造力,树立正确的司法形象,打破“千院一面”的窘况是当代法院建筑师所要承担的责任。  故本文将问题剖解为形象理解和建筑手法两个方面,分别从法学角度和建筑学角度出发。首先,通过对中外司法体制的历史演变进行纵向的司法形象对比,再结合相关国家政策的支持,提出当代我国司法新形象。随后通过分析法院物质形象的塑造机制可以确定司法形象对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进而得到当代法院建筑应具备的新形象。其次,将我国当前法院建筑设计思维呆板的境况类比于战前西方世界经历的审美疲劳时期,对各类新兴建筑思潮进行分析,寻找其符合当代我国所需求的法院建筑形象的主张与理念。最终以全球法院建筑实践为基础,结合我国当前所需建立的法院形象,借鉴相符的优秀建筑设计手法和处理技艺,学习并发展出具有我国特色的法院建筑表达。  综合以上研究,本文旨在通过以当代实践为主,以史实为辅的研究方式,对国内外优秀的法院建筑案例进行梳理和分析,找到适合我国当前司法转型期的法院建筑形式语汇,端正公众心中的法院形象,同时丰富我国法院建筑的形式表达手法,使其跟上时代的步伐。
其他文献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不仅承载着城市生活的愿望,塑造着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更是城市水文化的延续和传承。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
自然通风是降低空调能耗和改善室内环境的有效措施。但是随着城市用地紧张及土地价格过高导致开发商对住区追求高密度及高容积率,使得高层住宅普遍存在大进深设计的趋势。高
近20年来,随着电脑技术的飞快发展,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对于信息的处理和交换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作为新时代的工具“数字化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当前,我国城市化率已超过51%,进入到了以城市为主导、统筹城乡、重塑空间格局和推动城市发展的综合体制改革和城市化发展道路抉择阶段。而我国广大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依然
当下中国金融业正经历巨大变化,原因首先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其次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的普遍化。前者导致金融业务数量和种类的增加并间接致使金融业务数据量的激增,而后者
现实社会中城市化过程的加速发展使全球的信息交流和文化渗透以势不可挡的速度影响着城市形态和整体风貌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如何在这种大趋势下寻求和保持城市的独特性和风格
生活性街道是城市街道中数量最多、最重要的街道类型。生活性街道作为城市空间构成的骨架,不仅是城市区域内部的连接线,更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生活空间之一,同时反映了城市的
随着城市景观建设的深入探索,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文化资源对公共空间景观营造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尤其是本土文化资源对于城市景观建设的价值体现。作为城市文化资源表达的载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已经成为人们主要的公共生活方式。消费经济的发展,同时促进了以消费为主题的商业街区的兴起。近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大潮使国外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涌进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经济文化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对城市广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广场已经成为集交往、娱乐、休闲、购物等活动于一体的重要场所。山地城市由于地势起伏,高差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