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性街道是城市街道中数量最多、最重要的街道类型。生活性街道作为城市空间构成的骨架,不仅是城市区域内部的连接线,更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生活空间之一,同时反映了城市的风貌和文化。生活性街道反映城市最真实的一面,它的质量直接体现了城市设计的水准并影响了居民的户外活动感受。
随着城市的发展,特别是交通工具的改变,生活性街道的环境进入了困境。机动车的急剧增加带来了交通堵塞问题,同时汽车的尾气排放和噪声污染了街道环境。城市空间的不断扩展,大规模居住区的建设,不断以牺牲生活性街道为代价。政府部门与城市规划设计者对生活性街道重视程度不足,在大量建设和改造街道的背景下,街道为满足机动车通行而不断拓宽,使生活性街道失去了传统的步行空间与场所精神。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及城市形象、城市精神文化建设的需求,人们对生活性街道的发展、更新、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活动半径的原因,生活性街道不仅要满足青壮年、健康人的需求,更要考虑老年人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需求。进入老年后,他们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在生活中渴望交流。生活性街道作为老年人重要的户外活动场所,在进行设计和建设时,对老年人需求的关注不足,致使老年人在生活性街道中缺乏安全感与归属感。
本文在生活性街道场所消失和老龄化社会出现的背景之下,分析了生活性街道的现状和老年人基本特征及需求,明确了生活性街道的设计目标。本文以城市设计为手段,从城市设计要素入手,将生活性街道划分为宏观空间层面、中观线性层面、微观节点层面,以及街道家具等层面进行分析研究,构建生活性街道城市设计策略,并时刻融入老年人需求,体现对老年人关怀和关注,探讨了融入老年人需求的生活性街道城市设计原则和方法。同时提出设计之外的相关保障措施,使设计策略能够得以顺利实施。本文以期最终建立一个和谐、舒适的,具有包容性的街道空间,使生活性街道能够满足社会全体成员尤其是老年人的需求,为生活性街道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