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可重构控制器软件设计与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nom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和市场的不断发展,用户对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除了在宏观管理上需要进行改革之外,还需要对加工系统进行改革。机器人作业系统由于其高效性和柔性,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然而,工业机器人虽然具备固有的自动化性和灵活性,但是传统系统集成方法的局限却制约了工业机器人性能的发挥。机器人作业系统可以高效地进行特定作业对象(产品)的加工,但当作业对象发生改变时,将会涉及一系列系统结构的改变,而这些改变由于集成方法的局限变得十分复杂耗时,成为制约机器人柔性优势的一个瓶颈。如何突破这个瓶颈,从而充分发挥工业机器人的优势成为了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机器人作业系统本质上也是制造系统,因此可以利用制造系统的相关概念和技术方法来解决工业机器人系统领域的问题。制造系统模式/制造哲理总是适应于制造企业竞争目标和竞争要素而存在和发展的,而不论先进制造模式/哲理如何发展,其主要内涵是高柔性、低成本、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可重构制造系统(RMS)是为了适应快速多变的市场环境发展而提出的新一代先进制造模式/哲理,它的系统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经过许多研究论证和实践,在这一领域已经积累了许多有用的概念,方法。可重构制造系统兼具专用制造系统(DMS)和柔性制造系统(FMS)的特点,可以快速准确地改变系统配置,调整系统产量和功能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近年来成为制造系统研究的热门。因此,可重构制造系统的概念和方法可以作为解决机器人作业系统瓶颈的指导和依据。 本论文对机器人作业系统在可重构制造系统理论框架内进行了理论研究,建立了可重构机器人作业系统的概念,提炼出可重构机器人作业系统具有的与一般可重构制造系统不同的特性。据此描述了可重构机器人作业系统的结构,总结了机器人作业系统的重构技术要点,设计了系统控制软件,并对其通信机制进行了对比分析。可重构机器人作业系统重构性能大大提高,不仅可以灵活适应各种产品变化需求,而且可以花更少的代价引入新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企业适应市场的竞争力。
其他文献
工业机器人由于其能够适应柔性自动化生产的要求,因而在近代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工业机器人涉及到力学、机械学、电子学、生物学、控制论、计算机科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已形成一门
移动机器人由于其广泛的应用性,成为了当今机器人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以侦察移动机器人的移动车体为研究对象。 本文通过对移动机器人不同行走结构性能的比较,确定采用
抓斗是一种自动取物的机械装置,它的抓取与卸料动作由起重机司机操纵,不需要辅助人员协助,因而避免了繁重的人力劳动,同时也节省了辅助时间,大大提高了装卸生产率。抓斗广泛应用于
悬挑式脚手架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普遍存在,它在施工中得到普遍应用,相应出现了悬挑式脚手架施工质量安全问题,所以工程建设中需及时检查发现悬挑式脚手架质量安全问题,并提出应
近些年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核心产业,伴随着其大规模生产,其附属领域也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汽车散热器作为汽车之中必不可少的部件在近些年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今汽
轿车车门安装质量一直是汽车制造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车门安装质量对整车产品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整车外表面匹配间隙和平整度超差造成外观质量恶化;车门密封性下降造成风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