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 802.11e EDCA机制的性能分析与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li1649588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用户对网络功能和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一个非常迫切的要求就是对多媒体业务提供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的支持。但原始的802.11标准主要是针对尽力而为(Best Effort,BE)的数据业务,因此,802.11工作组提出了802.11e草案,以支持多媒体业务的不同QoS需要。本文针对802.11e中EDCA机制,研究EDCA参数的影响,给出在任意流量负载下802.11e EDCA机制的性能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呼叫允许控制(Call Admission Control,CAC)算法,为多媒体业务提供更好的QoS保证。首先研究了竞争接入,针对IEEE 802.11的分布式协调方式(DistributedCoordination Function,DCF)和802.11e的增强型分布式接入方式(EnhancedDistributed Channel Function,EDCF),总结了DCF的特点,分析了它在QoS支持方面的局限性,提出一种EDCA机制的性能分析模型。该模型可用于信道条件非理想情况下,每个站点同时支持多种业务时的系统吞吐量、时延和丢包率性能分析。NS2仿真结果验证了该分析模型的精确性。其次考虑到作为802.11e中基本的媒体接入控制机制,EDCA机制仅仅能够实现服务区分,不能提供QoS保证。介绍了QoS的定义、衡量指标及QoS保证机制的主要实现策略。概述了当前在无线局域网中对呼叫允许控制算法研究现状以及802.11e的参考算法。最后基于EDCA机制的性能分析结果,提出一种新的呼叫允许控制算法来支持已有流的QoS。实验结果验证了提出的呼叫允许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陕西移动建立投诉受理中心的业务需求,提出了基于PBX(Private Branch Exchanger)呼叫中心的解决方案,并在Windows平台上实现,同时对其中所涉及到的TAPI技术、CTI技术
为了满足软件工业化生产的需要,缩短应用系统的开发周期,克服传统工作流管理系统重构和复用困难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关系数据库的轻量级工作流管理系统自动生成的技术方案
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兴起加速了信息与知识的传播。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硬件性能的加速提升,以文本方式呈现的信息数据正急速膨胀着。大规模信息检索系统的出现为
学位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代,云计算的诞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它可以使用户能够即时方便地使用网络中的各种资源,使企业能够实现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性能解决海量信息存储
本文主要研究了一套用于测量电爆炸实验中电流的装置,并建立了电爆炸实验仿真模型,通过对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不同参数对于电爆炸断路开关开断性能影响的规律,并验
随着大规模数据库的广泛使用和Internet的迅速发展,全球范围内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量迅速增大。如何从海量的、多样的数据中挖掘潜在的、有用的信息,成为当前知识发现的主要研
本文针对现有的共享最近邻聚类算法,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共享最近邻的聚类算法,并将改进后的算法应用到真实数据集和零件的组合过程中。通过聚类结果和实验仿真表明,本文提出的共
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XML作为Internet上数据表示和数据交换的新标准,已经迅速贯穿于Internet应用的各个领域之中。然而,面对大量的xml文档,如何对它们进行存储、查询和分
跨层优化技术是针对无线网络的一种新的优化网络结构及传输性能的技术。与传统的分层优化技术不同,它不是针对开放系统互连(OSI)分层结构中某一特定的层来独立地进行优化,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