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与学生及其生活相脱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实效性发挥。同时,在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都发生着快速的变化,体现在他们身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出现了新问题、新特点,同时带来了新挑战、新机遇。因此在经济市场化、文化多元化、交往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愈演愈烈,价值观念交互碰撞的时代大背景之下,提倡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作为一种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教育理念,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本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社会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指以生活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育为导向、以实践为手段,以整体性、主体性、实践性为特征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中的教育模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对马克思“人本论”和“生活论”的回归。虽然我国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已有较长时间的研究,也注意到了“生活化”的重要性,但仅仅局限于对其含义的解释和构建的一般性概括,忽视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点和可取之处,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深度和实效性研究并不尽如人意。本文在搜集、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从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三个角度具体阐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概括总结出了三个特征,即整体性、主体性、实践性。其次,根据问卷调查、文献分析法等提出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重视工具理性、忽视主体价值、忽视隐性教育和实践等,并且针对问题总结了生活化缺失的原因。最后,重点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构建。要想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效性,应该遵循以人为本原则、渗透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现以人为本;内容体现主体价值,即内容来源于生活、渗透于生活、高于生活;教育方法体现潜移默化性;评价体系体现人本性;正确看待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既是主体又都是客体,双主体双向互动关系。途径的建构旨在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提高实践能力,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修养、外化为行为准则,不断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实现大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