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飞秒激光具有脉宽窄、峰值功率高等优点,在医学、高精度测量和传感、激光微加工、光纤通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获得超短脉冲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在光纤激光腔内插入可饱和吸收体。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纳米材料在锁模激光领域的成功应用,大大推动了超快激光的发展。但是碳纳米管材料对于锁模波长具有选择性,而单层石墨烯的调制深度很低,多层石墨烯又会引入较大的插入损耗。为此,人们致力于研究其他具有优异光电性质的纳米材料,继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光纤传感接入组网关键器件与技术研究”(项目编号“61290315”)子课题“基于高性能双波长新波段fiber laser有源传感”、面上项目“基于微光机械薄膜的光纤激光次声波探测技术研究”(项目编号“61275083”)、面上项目“基于光学微腔的高精度水下声场无源感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6177507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秒激光具有脉宽窄、峰值功率高等优点,在医学、高精度测量和传感、激光微加工、光纤通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获得超短脉冲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在光纤激光腔内插入可饱和吸收体。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纳米材料在锁模激光领域的成功应用,大大推动了超快激光的发展。但是碳纳米管材料对于锁模波长具有选择性,而单层石墨烯的调制深度很低,多层石墨烯又会引入较大的插入损耗。为此,人们致力于研究其他具有优异光电性质的纳米材料,继续推动超快激光的发展。金属氧化物颗粒是一类重要的纳米材料,具有价态丰富、形貌多样、光电性质优良等特点。但是由于多数的金属氧化物带隙比较大,一般应用于调Q激光器中,超快领域相关研究较少。MnO2纳米颗粒具有带隙窄、宽带吸收的特性,可以应用于1.55μm甚至中红外波段的超快激光器中作为可饱和吸收体得到超窄脉冲输出。目前常用的制备可饱和吸收体的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复合物薄膜法制备的可饱和吸收体损伤阈值比较低,拉锥光纤沉积法容易受到环境污染物的影响,而填充微结构光纤法需要摸索复杂的熔接参数。本论文主要研究基于新型纳米颗粒的可饱和吸收体制备、非线性吸收特性测试及其超快激光应用,通过沉积拉锥光纤和填充双孔光纤两种方法制作了可饱和吸收体,并且通过色散补偿或者插入自制的光纤滤波器得到了多种状态的锁模孤子输出,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首次利用MnO2纳米颗粒制作了可饱和吸收体并进行了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实验:通过不同的表征方法对于MnO2纳米材料进行了表征,验证了MnO2纳米颗粒在通信波段的可饱和吸收特性。利用拉锥光纤沉积纳米颗粒制备的可饱和吸收体的调制深度为2.74%,非可饱和损耗为71.5%。在排除了拉锥光纤引入的偏振相关损耗导致的NPR锁模后,基于制备的MnO2纳米颗粒沉积拉锥光纤的可饱和吸收体实现了中心波长为1530nm,3d B带宽为2.4nm、脉宽为1.63ps的传统孤子锁模。调节偏振控制器后可以得到重频为119MHz的谐波束缚态锁模,脉冲间隔3.28ps,单脉冲宽度为975fs。通过对于腔内参数的调节,可以得到双波长/三波长锁模。锁模激光实验证实了MnO2纳米颗粒在超短脉冲锁模光纤激光器领域的应用价值。(2)提出了基于MnO2纳米颗粒填充大孔径双孔微结构光纤的可饱和吸收体制备方法并进行了锁模实验:为了解决拉锥光纤制作的可饱和吸收体易污染、稳定性差的缺点,实验中将MnO2纳米颗粒填充进大孔径的双孔光纤中,制作了性能稳定的可饱和吸收体。通过对于激光腔内进行净色散量的调节,分别得到了传统孤子、耗散孤子、类噪声脉冲输出。在激光腔净色散量为-0.35ps~2时,输出的脉冲为传统孤子,光谱的3d B带宽为2.2nm,脉宽为1.14ps,重复频率5.09MHz。通过加入一段正色散光纤作为色散补偿光纤,腔内净色散量为+0.379ps~2,一个带通滤波器起到光谱滤波的作用,通过仔细调节偏振控制器和泵浦功率,得到了耗散孤子输出。在腔内净色散量为+0.287ps~2时,得到了正色散类噪声脉冲输出,其自相关曲线为有明显相干尖的底座。(3)宽带波长可调谐可切换多波长调Q光纤激光器:为了得到可调谐的脉冲光源,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Sagnac-Lyot滤波器的波长可调谐可切换多波长调Q光纤激光器。相比于传统的Sagnac滤波器,其波长可调谐性能更好。将可饱和吸收体和实验室自制的Sagnac-Lyot滤波器接入激光腔中,实现了单波长可调谐超过13nm的调Q脉冲输出、双波长/三波长可切换的调Q光纤激光输出,且多波长切换的范围大于38nm(1523~1561nm)。(4)基于Sagnac滤波器的波长可切换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提出一种利用Sagnac滤波器实现波长和锁模状态切换的锁模光纤激光器,分别得到了中心波长为1538nm和1552nm的可切换的类噪声脉冲脉冲输出,光谱均为光滑无边带的近三角形,自相关曲线为有相干尖的底座。调节偏振控制器得到了稳定的束缚态孤子输出,激光器中心波长为1527.8nm,脉冲间隔为3.04ps,单脉冲宽度为1.16ps。实验中得到了一种凹形边带孤子,其光谱中心波长为1528.7nm、3d B带宽为6.2nm,脉宽为533fs,并利用数值仿真验证了这是一种锁模激光腔输出的稳定状态。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基质细胞在次级淋巴器官(secondary lymphoid organ,SLO)的形成与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B淋巴细胞是淋巴器官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细胞之一,是体液免疫的重要工作细胞。在鼻息肉(nasal polyps,NP)患者中,大约有20%的患者的鼻息肉组织中伴有异位淋巴组织(ectopic lymphoid tissues,e LTs)形成。同比那些不伴有异位淋巴组织形成的
从激光技术诞生到今天,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产生更短的光脉冲。阿秒激光脉冲(1阿秒等于10-18秒)是目前人类所能产生的发光持续时间最短的脉冲。这种脉冲的出现使得科学家对物质世界的观察时间尺度达到了阿秒量级,并且通过将阿秒量级的超高时间分辨率和埃(1埃等于0.1纳米)量级的超高空间分辨率进行结合,科学家将能够对亚原子级微观世界中的超快过程进行探测和操控。目前通过将阿秒脉冲应用于“泵浦探测”技术,人们已
第一部分 制备联合负载盐酸吉西他滨与顺铂的静电纺丝纳米缓释材料并探究其在体外的药物释放行为[目的]制备联合负载盐酸吉西他滨与顺铂的静电纺丝纳米缓释材料并探究其在体外的药物释放行为。[方法]采用经典静电纺丝技术,以聚乳酸为原料、六氟异丙醇为溶剂制备空白静电纺丝做为对照组。随后通过小鼠膀胱癌细胞系MB49的MTT实验,绘制盐酸吉西他滨和顺铂的药效曲线,并根据药理学原理,利用药效曲线计算出盐酸吉西他滨与
微波辅助点火技术(MAI)是一种能够在稀薄或高EGR率条件下提升发动机点火性能的新型技术。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表明,MAI能够显著改善发动机稀燃条件下的循环波动问题,并能有效拓展发动机的稀燃极限。定容燃烧弹试验研究表明,MAI能明显加速早期火焰的发展速度,从而强化点火过程。但同时研究也发现,MAI对点火的增强作用会随着环境压力的增大而逐步减小,这无疑限制了MAI技术在内燃机高负荷工况下的实际应用。此
目的甲基甲磺酸盐(MMS)与紫外线(UV)敏感基因81(MUS81)的编码蛋白是着色性干皮病F组补体蛋白(XPF)家族中的一种结构特异性核酸内切酶,在DNA损伤识别、修复和维持染色体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学者通过小鼠模型研究证实MUS81基因具有强大的抑癌功能,但尚无研究报道MUS81在乳腺癌中是否发挥类似的作用。故本研究拟明确MUS81基因及其编码产物在乳腺癌组织和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模式,探
第一部分单药吡非尼酮对肿瘤生长及肿瘤免疫微环境的作用目的吡非尼酮是一种有口服活性的、具有广谱抗纤维化作用的吡啶酮类化合物,已被批准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证明,在动物模型中,吡非尼酮能有效抑制TGF-β信号通路,从而抑制放射性肺纤维化。已知TGF-β信号通路在肿瘤生长及免疫逃逸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那么,吡非尼酮对肿瘤及肿瘤免疫微环境是否有影响呢?这引起了课题组成员极大的好奇。因此,本
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作为下一代全光交换网中关键节点之一,应具有灵活栅格处理能力,以便能够灵活适配不同场景下的带宽和路径需求,实现弹性化带宽分配。波长选择开关是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的关键组成部分,且可视作具有交换功能的可编程光谱处理器。面向未来对灵活栅格带宽分配的需求,论文针对基于硅基液晶的可编程光谱处理器进行研究,围绕高分辨率光谱分离技术和高性能波长路由技术两项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
文章分析了影响弧焊机器人质量的关键性因素,针对下料方法、金属切割、机器人定位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中药替代部分日粮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选取20 000只280日龄蛋鸡,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 000只蛋鸡。对照组蛋鸡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以2%发酵中药等量替代基础日粮。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破蛋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略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鸡蛋的蛋形指数、蛋壳厚度、蛋壳重量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
N-糖基化作为蛋白质重要的翻译后修饰之一,广泛参与包括增殖生长、信号传导、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等重要生理活动。N-聚糖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是蛋白质N-糖基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研究表明N-聚糖具有微观不均一性、结构多样性以及动态变化等特性,不利于直接进行分析研究,因此需要有效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将N-糖基化样品高效的、特异性的释放分离和富集标记。研究报道,诸多具有特殊功能的蛋白质可以有效应用于聚糖的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