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增城区“大城管模式”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oshiren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改革不断深入社会各行各业,城市管理在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显得更为重要。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不断提升,一方面能激活城市的活力,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由城市化进程过快带来的流动人口剧增、交通拥堵、社会冲突增多、生活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日益增加,因此“城管”应运而生,在维护一个城市经济社会秩序,以及促进市容市貌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广州市增城区为例,研究了“大城管”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研究、个案研究、历史研究、实证研究,结合整体性理论,从而去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查找根源,总结经验,以此得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法。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首先介绍了城市管理的研究背景,在“大部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大城管”应运而生。随着“大城管”运行的年限增多,体制性障碍的问题逐渐暴露。其次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综述,国外大部分国家并没有“城管”这一职业,国内学界对“城管”的研究集中在“执法、数字、暴力、智慧”等方面,“大城管”研究得非常少,而从整体性来分析的基本没有。最后介绍了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部分主要进行概念界定和介绍了研究理论基础。界定了2个概念:城市管理一般情况下指的是市政管理,也就是与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相关联的城市中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大城管模式”,由“城市管理委员会”为主体,对城市中以下对象进行管理以及对应的行政执法:“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等”。介绍了研究的理论基础——整体性治理理论,介绍了其起源和相关要点。第三部分主要通过增城撤市设区前后的基本概况,预测出人口将会大增,城市的荷载也会大增,城市管理的难度也相应大增。然后以增城为例分析了“大城管”模式运行过程中的问题。根源就是顶层设计缺乏,体制不畅。“城管”队伍缺乏一部城管系统的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管理法》,也没有实行垂直管理,各个地方各自为政,这些就会导致5类问题,一是法律体系不健全;二是体制:权责边界不清晰、多头管理造成内耗、人员机构设置不合理;三是福利保障不完善,人性化关怀缺失;四是规范化缺失;五是宣传、监督的不完善。随后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不受重视,缺乏顶层设计;二是法律依据不完善,缺乏法治传统;三是条块分割体制的影响。最后主要提出了消除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提出了:以城管系统的基本法律为基础,做好顶层设计,建立标准化、规范化流程,运用了“大数据分析”、“数字化城管”等新兴方式方法来创新举措、提高效能,加强宣传力度,制定监督制度等对策建议,希望对增城区乃至全国的城市管理和执法的有所助益。
其他文献
根据有关培训理论,为基层公务员培训建立理论模型,然后分析基层公务员培训现状,结合新干县基层公务员的培训案例,揭示当前基层公务员培训存在的问题,并以有效解决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已成为各地谋划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普遍共识。从辽宁省的情况看,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同沿
本文主要以广西农垦源头农场有限公司为例描述和分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下的企业在吸引投资方面的关键作用.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道路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公路建设的里程也在不断延长,人们对公路建设质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最近几年,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大量的使用到了沥青来进行路面的铺设工作。将沥青铺设在路面上,形成一个沥青混凝土路面层,这样的路面层具有很好的防滑性、耐久性以及耐磨性,用沥青铺设过的路面十分的整齐、平坦,有利于路面养护工作的进行。正是因为沥青具有大量的优点,所以沥青已
时代的发展与不断进步,带动了人们思维模式的改变。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经过一代代的传承而积淀下来的民族精粹,因此,在当前,如何将传统元素与平面设计结合起来,在展现传
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发展民办教育是完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颁布《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题中之意。近十余年来,天津市民办中学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
学位
文章针对不锈钢地铁车辆点焊质量问题,采用电容储能式电阻点焊工艺对典型板厚组合进行工艺试验研究,并对比分析其点焊接头内外部质量与传统中频逆变点焊工艺之间的差异.试验
人类的各种经济活动实质上是人类不断影响和改变环境的过程.所有经济活动都是以自然、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为基础.在我国社会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人类无疑把经济利益放在第
改革开放促使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前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发展和不断健全,社会公众在享受丰厚的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对政府责任意识也不断的提高。2003年非典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