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冲压TTP零件马氏体/贝氏体双相组织微观结构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84989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汽车工业对节能减排和安全性能要求的日益提高,高强钢的热冲压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汽车的结构件和安全件制造。传统热冲压工艺得到的完全马氏体零件,强度高但延伸率低,不能满足碰撞中吸收能量的安全性要求。因此,为了解决零件力学性能与车身安全性能要求相匹配的问题发展出了与车身安全性要求相适应的高强钢的热冲压TTP(Tailored Tempering Properties)工艺,即在零件的局部区域力学性能不同。对于TTP零件,其过渡区微观组织由多相组成,各相所占比例和形貌决定着零件力学性能。因此,需要定量的研究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基于以上背景,展开如下研究:(1)通过热膨胀相变实验,根据得到的冷却曲线和热膨胀曲线,得到不同冷速条件下的相转变温度,配合硬度测试和微观组织观察,修订了某型号热冲压用钢的CCT曲线。在均匀冷却速率条件下,冷速为10~30℃/s时,得到马氏体/贝氏体双相组织,其中,冷速从约27℃/s(喷气冷却)增大到30℃/s(临界冷却速率)时,马氏体所占比例从50%增加到90%,在该变化条件下,试样的硬度值增大较为明显,从312 HV增大到了426 HV。在冷速低于10℃/s时,出现铁素体/珠光体;冷速高于30℃/s时,为完全马氏体,随着冷却速率增大,组织转变为马氏体的程度增大。(2)进行了加热模具的热冲压模拟和试验,分析模温和保压时间对马氏体/贝氏体双相组织转变及零件力学性能的影响。其中,模温对组织转变的影响最大,能够使板料在不同温度区间转变。在30 s保压条件下,随着模温从300℃提高到450℃,贝氏体所占比例从19.6%增加到84.3%。对应的抗拉强度持续降低,从1350 MPa降低到861.1 MPa。而断后伸长率在模具温度400℃以下保持不变,约为6%;在模具温度450℃时,有明显提高,增加到9.6%。(3)建立了RVE(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s)模型分析马氏体/贝氏体的双相组织的两相比例及微观形貌与力学性能的关系。以程序自动生成混合组织几何模型的方法,采用灰度共生矩阵结合k均值聚类的方法识别微观组织的SEM照片,建立RVE几何模型,提高了建模效率,减小了人为分析的主观偏差。针对所分析组织,确定了合适的模型计算区域大小,在2 k倍(50×40μm)的计算区域,单元尺寸为0.3μm,RVE模型能够有较好的计算精度。发现混合组织变形时,马氏体承受较大的应力,贝氏体发生较大的变形。在马氏体细小的两相交界区域,应力集中裂纹萌生并扩展到周围的组织发生断裂,贝氏体所占比例较多断后延伸率才有明显提高。(4)通过纳米压痕测试,分析了马氏体相变产生的对周围贝氏体产生的压应力。在假设远离马氏体区域的贝氏体不受应力的条件下,以Suresh模型计算两相界面附近的贝氏体受到-182.8 MPa的压应力。据此建立了考虑两相界面影响的RVE模型,由于靠近两相界面区域贝氏体的强度较高,在承受应力时远离马氏体的贝氏体区域先达到屈服变形,使贝氏体相的变形更均匀,更符合实际变形情况,提高了计算的精度,为TTP工艺参数制定提供依据。(5)通过分块模具局部加热的方法,开展了全尺寸的汽车纵梁TTP零件的成形实验,并对软区,冷却区和过渡区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对过渡区的观测点建立了RVE模型分析。加热区模温为550℃,保压8 s的工艺条件下,零件软区的断后延伸率达到18%。微观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和均匀分布的粒状贝氏体。过渡区的马氏体/贝氏体双相组织,以马氏体较为连续完整的形态分布时,比分块的形态分布有更好的力学性能。综上所述,本文以提高模具温度的方法获得了马氏体/贝氏体双相组织,研究了双相组织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关系,为TTP工艺参数的制定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微/纳机电系统表面间的黏附作用是造成器件损伤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抗黏减摩性能的涂层常被用于微/纳机电系统接触表面,以提高表面抗黏附性能。然而涂层和基底材料特性的不匹配以及制备工艺影响而产生的较大涂层残余应力都会导致涂层/基底系统界面产生分层损伤,因此迫切需要开展涂层/基底系统界面分层失效的基础理论研究。本文针对微/纳尺度下的涂层/基底系统界面分层破坏问题,通过对纳米压痕法的有限元模拟,以定量表
数字图像处理的概念是计算机科学的主要部分之一。图像处理已涉及到当今社会许多领域,例如医学,安全,技术,娱乐和媒体。对于安全性问题,尤其是关于交通和道路安全,对车辆的跟
1.5 μm单频激光具有极窄的光谱线宽、较长的相干长度、极低的噪声、良好的光束质量等特点,同时1.5 μm单频激光处于大气透过窗口且在石英光纤中具有极低的损耗,因此在相干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机动车辆的数量不断增加,这给交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车牌是识别车辆最重要的媒介。因此,车牌识别系统作为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在智能交
图流是一种大规模的、高度动态的、无止境的图结构,其节点和边以流的形式快速到达,图流的这些性质使得它很难被存储在内存里面,甚至磁盘上。很多应用可以用图流来描述,例如社交网络、电商网络等。在这些应用中,链路预测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其目的是预测网络中尚未产生连边的两个节点之间产生链接的可能性。然而,在图流中,针对节点的链路预测相比于常规意义上的链路预测有着更广泛的应用。考虑好友推荐的例子,好友推荐系统一
工艺尺寸的缩减及供电电压的下降,使得节点电容及节点存储的电荷都变小。因此,较小的错误电荷就能使节点的逻辑状态发生变化。由于电荷共享机制,单粒子撞击也可以导致多节点
5G作为新基建的龙头,采用Massive MIMO(大规模多进多出)天线进行网络覆盖,以满足高速率大容量的信息传递。然而,Massive MIMO天线典型具有64 TR通道,采用数字波束形成实现广
随着惯性器件、微型传感器等精密微小型系统在航空航天、兵器和医疗等行业的广泛应用,微小型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愈来愈复杂,对微小型系统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面向微小型结构件的高精度对位装配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微装配过程涉及到微夹持技术、精密对位检测技术、微力反馈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等多种理论,研究的难度大、过程复杂。在微装配领域,国内外的研究虽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仍然缺乏成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WEEE)的回收处理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我国的WEEE废弃量大,回收量却不多,拆解处理后的再生利用率也相对较低。面对这一现状,回收处理企业通过创新研发提高WEEE再生利用率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选择。为了研究回收处理商的创新研发决策以及政府奖惩机制的影响,本文在双寡头竞争市场的背景下,考虑了技术溢出效应,构建了无奖惩机制下回收处理企业均不创新研发、仅有一个回收处理企业创新研
近些年,在我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在校学生人数的增长呈几何倍数,大量学生的进入,给高职院校一直以来沿用的传统学生管理方式带来了很多问题,核心问题就是目前高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