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有目共睹的,然而经济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空气质量的急剧下降成了人们的切肤之痛。尽管针对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是酸雨、光化学烟雾,尤其是频发的跨地区雾霾天气,不仅破坏了城市的人居环境,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且也妨害了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构建。大气污染问题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广泛关注,关于大气污染问题的防治问题一时间成为了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我国地方政府一直以来都是大气污染治理的中坚力量,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大气污染呈现出复合型污染和区域性污染的特征,大气污染问题只靠传统的各地方政府各自为政的环境管理模式来解决已经十分困难。同时,通过政府单一治理主体的力量也很难实现良好的治理效果。目前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必须打破行政区壁垒和单一主体治理的模式,通过构建政府、企业、社会联防联控协同治理的机制,统筹环境资源,严格落实责任,从而形成治污合力。可以说,协同治理所提出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主体的治理模式是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最佳方式,在我国学界有着广泛的实践和讨论。本文选取我国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研究为题,以协同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国内外协同治理区域大气污染成功案例分析为出发点,揭示我国协同治理区域大气污染的动因和存在的难点及困境,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的对策建议,即: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层面,要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事权与财权,严格落实责任;在地方政府的横向上,完善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中地方政府间的协作平台,搭建联防联控的合作协调机制;完善公众参与渠道,环境公益诉讼机制,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我国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合理安排区域产业布局,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引入市场机制健全企业与政府间的协作机制。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形成多治理主体间的协同治理,即包括横向的各地方政府间,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治理主体间的协同也包括政府内部的纵向的自上而下的协同。各个主体能积极主动的有效参与到环境治理,从而为政府环境治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