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型团队中网络结构的形成对团队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i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的进程不断深入,市场形式瞬息万变,各项工作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一个人的知识将远远不能满足知识多样性的需求,以团队为核心的全新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团队驱动的组织形态成也为未来的发展趋势。知识型团队的知识共享已逐渐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已有学者将网络理论引入知识型团队知识共享的研究,但是运用团队网络结构研究知识共享依然缺乏完整的分析体系,鲜有文献系统地研究网络结构各个维度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团队知识共享的影响。因此本文以团队网络结构为核心,深入挖掘团队网络结构的内涵,研究团队网络结构各维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团队知识共享及团队绩效的影响,并引入团队沟通作为团队网络结构形成的关键因素,分析团队成员间的任务导向和情感导向的沟通在团队网络结构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建模的方法实证检验知识型团队中团队网络结构的形成对团队知识共享的影响。以上海、浙江、广东、四川、安徽和江西等8个省市的31个知识型团队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运用SPSS19和AMOS17.0分析软件,对本文的理论模型及假设予以验证。通过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1)团队成员间的任务性沟通和情感性沟通对团队网络结构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团队成员间为了完成团队任务而围绕团队任务展开的任务性沟通能加强团队成员间的互动强度,促使团队成员的中心地位的形成,从而对整个团队网络结构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而团队成员之间针对私人问题进行的情感性沟通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促进团队成员情感的加深、信任的建立,对团队网络结构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2)团队网络结构各维度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团队成员间的交往频率越高,团队成员有更多的信息交换,更多地合作与交流,团队的网络密度也就越大。而团队网络密度越大,团队成员与其他成员建立的连结就越多,这对团队成员中心地位的形成起促进作用。
  (3)团队网络结构的形成可以促进团队成员间实现知识共享。实证结果表明,较强的联系让团队成员相互理解,促进信任的形成,提高成员间相互学习和共享的意愿,促进知识在团队中的共享。团队成员中心性越高,表明其越接近团队中心位置,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资源,从而提高团队知识共享的效率。而团队网络密度与团队知识共享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过高的网络密度会造成知识的冗余,不利于团队知识共享。
  (4)团队网络结构的形成正向影响团队绩效。实证结果表明,较高的联系能够提高团队成员的吸收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促进团队成员间互补性、异质性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提升团队绩效。团队成员中心地位的形成使得其能够接触不同的知识,思维方式更加灵活多变且掌握更多资源,表现出更好的绩效。而网络密度对团队绩效并没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过高的网络密度需要团队成员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维护,使其无暇顾及团队目标,团队绩效自然也不理想。
  (5)有效的团队知识共享能够提高团队的绩效。实证结果表明,实现好的团队绩效所需的知识和技术往往是通过知识共享快速获取,团队成员间的知识共享可以促进团队内部知识的流通,使团队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进而提升整个团队的绩效。
  本文创新性地探讨了团队网络结构各维度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探索性的将团队沟通作为团队网络结构形成的关键因素,拓展了团队网络结构对知识共享和团队绩效的影响。提出了几点对管理的建议:首先,关注团队成员间的沟通,任务沟通的作用是巨大的,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围绕团队任务开展沟通,同时不要忽略情感沟通,团队成员间互相关心、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团队绩效的提升也有帮助。其次,认清团队网络结构的作用,团队成员间较高的互动以及其中心地位的形成均对团队知识共享及团队绩效有积极影响,而适度的网络密度才能实现知识的共享及较高的绩效。最后,注意培养知识型团队中知识共享氛围,营造自由探讨的研究氛围,建设崇尚探索的文化,鼓励团队成员勤于学习新知识并乐于在团队中分享,完善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化学热分解法制备了纳米TiO2薄膜电极,并利用电化学方法对电极在3.5%NaCl溶液中的电极反应的类型、电极反应动力学以及能带结构进行研究。通过称重试验验证了电极在溶液中不发生腐蚀、脱落的情况。采用TEM电镜发现电极材料的晶粒尺寸基本在20nm左右。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纳米TiO2薄膜电极在光谱范围内的吸收情况,发现纳米TiO2薄膜电极材料在紫外光区范围内有很强的吸收另外在可见和红外
学位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开发出新型的高效同时吸收SO和NO的液相吸收剂体系,同时使吸收剂中活性组分能简单再生,吸收后产物回收再用,满足中小企业烟气处理要求。烟气同时脱硫脱氮的难点在于NO的脱除,据此结合钴络合物体系具有高效络合和催化氧化NO的能力,提出了一种新的烟气同时脱硫脱氮体系和一种新的烟气脱氮体系。具体内容包括乙二胺合钴联合尿素体系脱硫脱氮和SO高效氧化的工艺条件研究,乙二胺合钴联合尿素体系吸
学位
目前在镍电极中,应用于实际生产的活性物质β-Ni(OH)2的电化学容量提高的潜力有限,制备稳定且具有良好电化学性能的α-Ni(OH)2成为研究的热点。本论文在有机溶剂中采用尿素均相沉淀法制备了Al掺杂改性的的α-Ni(OH)2,它可以在强碱中稳定存在,并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论文的第三章中,作者先对尿素均相沉淀法的各个工艺条件对制备产物的充放电和循环性能的影响分别进行了研究,摸索出合适的工艺,即
学位
含酚废水主要来源于焦化、煤气、炼油和以苯酚或酚醛为原料的化工、制药等生产过程,其来源广、数量多、危害大,是各国水污染控制中列为重点解决的有毒有害废水之一。目前美、法、英、日等国已采用臭氧处理含酚废水。其中金属催化臭氧氧化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金属催化臭氧氧化是以固体状的金属(金属盐及其氧化物)为催化剂,加强臭氧氧化反应。本文首次开展O3/活性炭负载TiO2催化氧化处理废水中酚。目的在于用纳
学位
本论文围绕纳米TiO光催化技术研究了光催化降解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有机废水的可行性和各种影响因素,研究内容包括纳米TiO的制备、纳米TiO的改性、影响光催化体系的因素、催化剂活性比较、催化剂表征分析,以及ABS废水的预处理,并对反应动力学进行了初步探讨。在深入分析纳米TiO形成机理的基础上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合成了纳米TiP,采用金属离子掺杂法和贵金属沉积法制备了改性TiO光催化剂
目前纳米TiO2光催化技术在化学、物理、材料、环境、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在降解污染物方面,纳米TiO2具有处理效率高、工艺设备简单、操作条件易控制、非选择地降解有机污染物、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在治理污染的研究中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本文以钛酸丁酯为原料,用醇盐水解法制备了纳米TiO2,并用稀土离子来对其掺杂改性。通过实验研究了煅烧温度、干燥方式对纳米TiO2晶相组成、粒径大小以及光催化活性的影
学位
在山西省临汾市同世达实业有限公司对生物膜厌氧/缺氧/好氧/好氧(A2/O2)焦化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中试研究。废水首先进厌氧水解酸化反应器对焦化废水中的多种复杂高分子有机物进行水解,提高废水可生化性,为后续缺氧、好氧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其对水质波动也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和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本实验经历了试运行期(2005.2.17~2005.6.15)和运行参数研究阶段(2005.6.15~200
学位
本文在中试规模下研究了生物膜厌氧/缺氧/好氧/好氧工艺(A2/O2)处理焦化废水技术。两级好氧反应器系统将碳氧化和硝化分别在不同的反应器中进行,一级好氧反应器主要以去除COD为主,二级好氧反应器主要以去除NH3-N为主,这样就给生长缓慢的硝化菌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增强去除氨氮的效果。焦化废水处理过程中好氧反应器试运行和工艺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系统进水流量0.1m3/h,采用清水1∶1稀释,从O2池
学位
本文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了TiO纳米管电极,SEM图像表明:TiO纳米管顶部开口,定向排列整齐,分布均匀,其管径范围在30-70nm.XRD结果证明,阳极氧化法制备的TiO纳米管为无定型晶型,经煅烧后为具有良好光催化活性的锐钛矿型.DRS分析结果表明,TiO纳米管电极的起始吸收边带发生了蓝移,禁带宽度为3.32eV.以PCP为目标物考察了TiO纳米管电极在石英玻璃反应器内的光电催化氧化性能及影响因素
学位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虚拟社区的规模正不断地扩大,它的应用领域也非常广泛。由于虚拟社区高度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它已成为网民表达思想和分享个人知识的精神乐园,并以此形成一个相互交流和关怀的人际关系网。目前,以学习和教育为基本目的的虚拟学习社区为人们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自由的、交互性的虚拟学习环境。在最近几年,虚拟学习社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国内外关于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它与知识管理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