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多糖凝胶特性及银耳软糖生产工艺的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anbu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微波法提取银耳多糖(TPS),并优化了其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利用食品流变学等测定方法,研究了银耳多糖、银耳多糖(TPS)/结冷胶(GG)复配体系的流变、凝胶特性等,为银耳多糖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依据。在此基础上通过质构分析和感官评价的方法,研究了银耳软糖的制作工艺,为食品流变学、质构分析方法应用于凝胶软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本论文的具体内容及结果如下:1.微波法提取银耳多糖的工艺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了微波法提取银耳多糖的最佳工艺:当液料比50:1(mL/g),粒度120目,微波功率400 W,微波时间2.0 h时,银耳多糖的提取率最高,为(33.25±0.14)%。2.银耳多糖及其与结冷胶复配体系的流变特性的研究(1)静态流变结果表明,银耳多糖的表观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呈现出假塑性流体的性质;与浓度呈正指数关系;随温度的升高呈负指数下降。动态流变学结果显示,随着频率的增加,动态模量增加,银耳多糖溶液在高频区域可形成弱凝胶结构。(2)静态流变结果表明,银耳多糖/结冷胶复配体系的表观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呈现出假塑性流体的性质,随着银耳多糖比例的增加而呈正指数关系。动态流变学结果表明,银耳多糖可提高银耳多糖/结冷胶复配体系的粘弹性和流动性。触变性结果表明,银耳多糖/结冷胶复配溶液属于触变体系,添加银耳多糖可以改善结冷胶的触变性。3.银耳多糖及其与结冷胶复配体系的凝胶特性的研究凝胶特性是凝胶剂的重要特性之一,银耳多糖、银耳多糖/结冷胶复配体系的凝胶特性直接影响着它们在食品中的应用。本研究以凝胶体的质构特性作为评价标准,研究发现,当银耳多糖浓度达到20 mg/mL时开始形成弱凝胶结构,随着银耳多糖浓度的增加,其凝胶的硬度和咀嚼性值增大,弹性减小后又增大。银耳多糖/结冷胶复配凝胶的凝胶强度、硬度等值均随结冷胶比例的增加而增大。另外,各比例银耳多糖/结冷胶复配凝胶的弹性和粘性均大于单独使用的结冷胶凝胶,当复配比例为1.6%TPS-0.4%GG、1.2%TPS-0.8%GG、0.8%TPS-1.2%GG、0.4%TPS-1.6%GG时,其凝胶弹性值为28.15%、35.77%、38.08%、43.87%,均高于0.4%、0.8%、1.2%、1.6%的结冷胶凝胶。结合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低温扫描电子显微镜(cryoSEM)分析,表明银耳多糖与结冷胶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形成了凝胶网络结构。4.银耳软糖制作工艺的优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以银耳软糖的硬度和感官评分为指标,得到银耳软糖的最佳工艺配方为:结冷胶添加量1.6%,蔗糖添加量20%,柠檬酸添加量0.5%,盐添加量2.0%。此条件下制得的银耳软糖口感独特,风味诱人,并具有良好的咀嚼性和弹性。
其他文献
为解决某些台灯耗电量大,容易造成视觉疲劳,没有保护眼睛的功能等问题,做了实验,挑选出市场上性价比高,适合学生读书写字学习的台灯。
目的:探讨对小儿气管支气管阴性异物行X线结合CT重建诊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该类疾病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随机选择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德宏州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疑似气管
<正>香雪制药(300147):截至2015年6月18日,"中信建投香雪财富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通过二级市场购买和大宗交易方式共计买入公司股票7810147股,占公司总股本1.18%,购买均价为
自由流电泳技术(Free-Flow Electrophoresis,FFE)作为生物分离分析技术的重要分支,可广泛用于:核酸、蛋白质、细胞器、细胞、微生物复合体等复杂样品的分离、提纯、制备,以及
为方便快速地评估和选择一种用于ITER(International Thera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软X射线诊断的信号远传雷莫连接器,基于三维电磁仿真软件CST(Computer Simulation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液晶仪表开始慢慢得到人们的青睐和认可。但是,市场上液晶仪表款式多样功能繁杂,仪表的外形设计是否高效、稳定和安全却缺乏研究,无形中影响驾驶员的视
克兴额是清末民初蒙古族著名的作家、诗人、编辑、教育家、翻译家、出版家。他是蒙古民族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正因如此,系统的研究他的思想是对蒙古族现近代史研究具有重
夫妻约定财产制作为夫妻财产制的重要内容,是指婚姻当事人以协议的方式对其夫妻财产关系进行自主安排,并排斥法定财产制适用的制度。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立足于国情,对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应用已渗透到日常的工作、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社会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然而,信息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信息化带来方便和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