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思霈诗歌研究

来源 :湖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nd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思霈是明代宜昌籍的公安派文人,官至翰林院检讨。文学上与公安三袁相唱和,主张诗歌要抒人性情,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张。本文主要从雷思霈的诗集着手,探讨雷思霈的生平、交游、诗歌思想与诗歌特征,并分析这四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以期能够对雷思霈其人其诗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把握,进而阐述其在明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具体如下:绪论部分主要针对雷思霈的研究价值和意义、雷思霈的研究现状展开。从研究价值上来看,研究雷思霈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公安派和竟陵派十分重要,同时也可以填补我们对于雷思霈现有研究的空白,重塑其文学形象。从研究现状来看,目前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雷思霈生平的研究、对其古籍文献的整理、对其文学交游、诗学观念、诗歌特征的研究。第一章主要研究雷思霈的生平经历及所生活的时代背景。雷思霈为博学异才,在诗文、书法、地理等方面都颇有造诣。他为官精勤,有救时宰相之才。为人温夷冲粹,胸中无纤毫柴棘,喜好结交志同道合之友。他生活在万历时期,当时的明王朝已经处于江河日下的境地,皇帝怠荒日甚,政治局势混乱;另一方面经济持续繁荣,社会上市民阶层不断扩大,阳明心学影响力不断增强,以公安派为代表的文学流派掀起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运动。这些都对雷思霈诗歌的济世情怀、隐仕矛盾、性灵追求以及地域色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章考述了雷思霈与文人之间的交游。他交游的文人按文学流派划分可以分为三类:拟古文人,以刘戡之、殷都等为代表;公安文人,以袁宏道、曾可前等为代表;竟陵文人,以钟惺为代表。雷思霈与这三类文人的结交是有时间先后顺序的,他早期接触拟古文人,并开始学习拟古诗风;后又接触公安派文人,将自己的诗风转变为性灵派;最后在其逝世的前一年,结识钟惺,并对其诗风产生了影响。雷思霈与这三类文人的结交揭示了他诗风转变的原因,也体现了其在明代文坛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三章阐述了雷思霈诗歌所表露的思想情感。主要有四个方面:入世之抱、出世之思、思乡之情、友朋之谊。入世之抱是指其诗歌中所表现出的强烈的报国之志,包括辅弼君王和选才任贤。出世之思是指其诗歌中所体现的逃避社会的倾向,主要表现为逃避官场、淡泊名利和渴望归隐。思乡之情是指作者在诗中所流露的对家乡宜昌的思念之情,作者主要通过借景抒情和借事抒怀两种方式来表达。友朋之谊则是指作者诗歌所表达的与朋友之间真挚的情谊,表现为对朋友的欣赏和勉励。雷思霈诗歌中的入世之抱与出世之思是其内心深处隐仕矛盾的体现,而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则是其为摆脱这种矛盾而寻求的精神寄托。第四章分析了雷思霈诗歌的特征。雷思霈诗歌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宗法李杜、独抒性灵以及地域色彩浓厚。雷思霈由于早期师从拟古文人,因而其诗歌在字句、思想、风格等方面对李杜的诗歌多有模仿。然而后期由于受到交游人群影响,转而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为诗学宗旨,诗歌表现为真、淡、直三种特点。雷思霈诗歌的地域色彩则是指其早期受到家乡自然环境影响,诗歌在风格和内容上所呈现的楚地风貌。结语部分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首先是将雷思霈的生平、所处时代背景、交游情况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进行综合论述。其次是阐述雷思霈的文学地位,包括在当时明代海内外的影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其他文献
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中,先辈们凝结智慧创造了代表人类社会精神财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人类历史文化长河增添了新的姿态。近几年,旅游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为乡村旅游带来新的机遇,二者相互结合,既为乡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传承创造新途径。恩施灯戏作为恩施地区特有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2008年被文化部公布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灯戏表演不仅体现恩施土家族苗族人民生活习俗
目的:目前对于壶瓶碎米荠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的多糖开发尚浅,缺少对其生物活性功能的探究。本文选用恩施地区壶瓶碎米荠作为材料,首先探究超声对壶瓶碎米荠多糖的提取量、微观结构、颜色的影响。再探究不同剂量的壶瓶碎米荠多糖(Cardamine hupingshanensis polysaccharide,CHP)对正常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功能预测。最后研究了壶瓶碎米荠多糖对Ⅱ型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和对代谢物
郁达夫作为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纵观其一生,除了郁达夫的文学成就,他在编辑出版事业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他风格独特的文学创作给文学青年以深远影响,又凭借编辑身份之便发现和扶持了众多青年作者。以历史事件为序,郁达夫的编辑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编辑思想受胎发轫之时、编辑思想发育成长之季、编辑思想成熟沉稳之期。郁达夫在不同阶段进行了丰富的编辑实践,形成了明确的编辑思想
范文澜先生的《文心雕龙注》(简称“范注”)征引详丰、校订精细、抉幽阐微、论理深富,在“龙学”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范注”按刘勰之意将《文心雕龙》全书五十篇分为上下篇,并分别在《原道》篇、《神思》篇注释部分将上篇二十五篇、下篇二十篇的逻辑结构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在上下篇两图表中,下篇“创作论”图表以符号的形式连接各篇,内涵丰富,逻辑严明,值得深入研究。对此,本文除绪论、结语外,拟分四章
梯玛歌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它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在土家族地区传承并发展着,这一历史过程彰显出其强大的生命力。以土家族长篇巫祀古歌《梯玛歌》为研究对象,在细读《梯玛歌》文本的基础上,系统运用文化学理论与方法全方位、多视角的对梯玛歌进行系统全面的解读,在梯玛歌的唱词、文化内涵、文化功能上进行深度上的拓展,解析其背后隐藏的深刻内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梯玛歌的
当代社会“教育的期待”指的是一种隐含于大多数社会阶层的“功利性”的教育价值观,表现为通过应试教育实现个体向上的社会流动的期许;而“期待的教育”则是从应然层面的分析,表现为通过素质教育的开展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笔者选择恩施市E中作为研究个案,因为E中在“235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实现了“十二年十二跨越”的大进步。但是在田野调查后,笔者发现E中学的教育教学探索仍然服务于应试教育,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已然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品质高,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是恩施州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生态文化旅游已经发展成为本地产业集群的首善产业,取得良好的成绩,并获批湖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但该地区受武陵山区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共同趋势,世界各民族之间也越来越发觉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当中有许多值得传承与发扬的内容,以往传统传播方式已经逐渐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而网络游戏传播效率快、传播范围广、受众多样化的特点受到关注,如何有效利用网络游戏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播也成为学界讨论的问题,也是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式越来越来受到青少年群体的青睐,
近代以来,学界关于禁烟史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热点,出版了大量专著与论文,但专门涉及到民国时期鄂西南禁烟状况及禁烟研究的著作极少,因此,笔者认为关于通过对民国时期鄂西南禁烟研究,不仅可以极大丰富近代禁烟区域史的内容,而且对于现在国家进行禁毒斗争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基于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运用民族学、人类学以及历史学等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希望通过对民国时期鄂西南禁烟情况的研究,一方面能评价和总结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视觉再现,视觉修辞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选取1950-2016年《人民画报》(中文版)800多期封面图片作为研究文本,从视觉修辞理论视野考察不同时期画报封面图片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问题,主要观照了视觉修辞呈现的中国形象是什么、是基于何种语境、使用了哪些策略,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以及新时代画报图片生产对塑造国家形象具有怎样的指导意义。本文第一部分展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