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晚期肺鳞癌(LUSC)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数目及动态变化与临床特征、免疫联合化疗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CTCs上PD-L1的表达(CTC-PD-L1)水平及动态变化与免疫联合化疗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首诊并接受外周血CTCs检测的39例晚期LUSC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采用PD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晚期肺鳞癌(LUSC)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数目及动态变化与临床特征、免疫联合化疗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CTCs上PD-L1的表达(CTC-PD-L1)水平及动态变化与免疫联合化疗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首诊并接受外周血CTCs检测的39例晚期LUSC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采用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卡铂+紫杉醇治疗方案,24例采用安慰剂联合卡铂+紫杉醇治疗方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两个疗程后当天采集患者静脉血,采用免疫磁珠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CTCs数目。对39例晚期LUSC患者每两个疗程行影像学检查并评估临床疗效。分析CTCs数目与临床特征的关系、CTCs数目动态变化与免疫联合化疗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和CTC-PD-L1水平及动态变化与免疫联合化疗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1.晚期LUSC患者基线CTCs数目与不同的患者年龄区间、性别、吸烟史、TNM分期、治疗前有无远处转移及ECOG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肿瘤最大直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肿瘤最大直径越大,基线CTCs数目越多。2.治疗前后CTCs数目变化与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卡铂+紫杉醇疗效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533,P=0.041),而与安慰剂联合卡铂+紫杉醇疗效之间无相关性(r=0.288,P=0.172)。3.采用Fisher精确检验评价CTCs和RECIST这两种疗效评价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4.39例晚期LUSC患者,基线CTCs数目<5/6ml外周血的患者中位PFS为34.92周(95%CI:28.45-41.39周),基线CTCs数目≥5/6ml外周血的患者中位PFS为22.37周(95%CI:17.85-26.88 周),Log-Rank 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30,P=0.005)。治疗两个疗程后,CTCs数目<5/6ml外周血的患者中位PFS为33.42周(95%CI:24.39-42.45 周),CTCs 数目≥5/6ml 外周血的患者中位 PFS 为 22.80 周(95%CI:13.23-32.37周),Log-Rank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75,P=0.009)。5.15例采用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卡铂+紫杉醇治疗的晚期LUSC患者中位PFS为33.65周(95%CI:28.13-39.18周),24例采用安慰剂联合卡铂+紫杉醇治疗的晚期 LUSC 患者中位 PFS 为 21.11 周(95%CI:16.86-25.37 周),Log-Rank 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54,P=0.001)。6.基线CTCs数目和不同的治疗方式是影响晚期LUS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HR=6.499,95%CI:1.016-34.103,P=0.048;HR=0.282,95%CI:0.066-0.743,P=0.037)。7.15例采用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卡铂+紫杉醇治疗的晚期LUSC患者,治疗前CTC-PD-L1水平与PFS无关(P=0.960)。治疗两个疗程后,CTC-PD-L1表达阳性的数目变化与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卡铂+紫杉醇疗效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829,P=0.000)。结论:1.外周血CTCs检测对晚期LUSC患者免疫联合化疗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可能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CTCs疗效评价标准有望成为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之一。2.CTC-PD-L1水平及动态变化对晚期LUSC患者免疫联合化疗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可能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其他文献
1.研究目的:1.1.横断面研究:比较城乡区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患者依从性差异,分析影响城乡区域患者依从性差异的原因。1.2.临床试验:通过构建院外综合管理模式,探究该管理模式对农村地区PCI术后患者依存性、生活习惯改善情况,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情况。2.研究方法:2.1.横断面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是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Intestinal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xPEC)的重要成员,是我国禽大肠杆菌病的重要感染病原之一。APEC与新生儿脑膜炎大肠杆菌(Neonatal meningitis Escherichia coli,NMEC)的毒力基因存在高度同源性,随
消费市场中包括书籍刊物、名贵商品、日常百货在内的所有商品都有假冒伪劣产品的可能存在,不良厂商为了谋取暴利毫无底线的损害着商家和人民的利益,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数字水印技术作为一种数字产品的产权与信息保护的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近年来随着商品包装防伪的问题的不断迭出,数字水印防伪技术对隐秘信息有着不可见性的特性可以很好的解决关于包装防伪的难题。本文就包装防伪提出基于抗拍照打印鲁
骨保护素(OPG)是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超家族成员,它作为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诱饵受体,可以通过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竞争性结合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及活性。研究发现OPG可诱导体外成熟破骨细胞发生凋亡,凋亡可作为其抑制成熟破骨细胞活性的途径之一,由此发挥保护骨组织的作用。细胞焦亡是不同于细胞凋亡的一种新型细胞死亡
猪因其呼吸道上皮同时具有人(α-2,6)和禽(α-2,3)流感病毒受体,被认为是人和禽流感病毒间发生基因重配的重要场所。有研究表明,我国近10年来猪群中广泛流行的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为欧亚类禽H1N1(Eurasian avian-like H1N1,EAH1N1)、2009 大流行 H1N1(Pandemic 2009 H1N1,Pdm09H1N1)以
在视觉传播过程中,信息结构日趋复杂,媒介形式不断增殖,人们逐渐产生对信息秩序与规则加以把控和完善的意识。20世纪50年代的国际主义设计师总结并提炼出一套控制版面形式的方法——用系统的网格整合版面信息,以达到秩序的最大化,使信息的传达和交流更加高效、深入而广泛。如今,信息的数字化获取方式成为主流,从视觉设计的角度观察,网格设计摄入数字化界面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逐渐突显。一方面,网格设计思维和视觉范式塑造
肌内脂肪含量和背膘厚度是评价猪肉品质的重要经济性状,其中背膘厚度主要取决于皮下脂肪的含量。因此,在不影响猪肉风味品质的前提下,降低皮下脂肪的沉积量是进行猪肉品质调控的关键举措。姜黄素(Curcumin,CUR)是从植物姜黄的根茎中提取出的一种多酚类物质,具有降血脂、改善脂代谢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然而,CUR在猪皮下脂肪沉积中的调控作用尚不清楚,其分子机制也有待进一步揭示。本研究包括以下4个部分。1.
情感分析已经应用于软件工程各个领域,例如APP评论、Stack Overflow技术问答网站和开发人员对API的意见等。通用的情感分析工具大都是基于电影评论或产品评论进行训练的,不适合用于软件工程领域的情感分析。研究表明在软件工程领域,通用的情感分析工具表现出了消极的结果。因此为软件工程领域定制情感分析工具是非常必要的。近来软件工程领域的情感分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兴起了为软件工程领域定制情感分析工
推荐系统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能有效解决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爆炸问题,并将筛选后的有效信息快速、准确的提供给用户,为企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从而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得以迅速发展。推荐系统将收集到的广袤信息进行整理汇总,为用户和物品间建立连接,进而预测未来可能的连接以及连接强度,通过推荐算法的设计与实现,完成符合用户兴趣和需求的合理推荐。随着推荐系统的广泛应用,用于推荐的算法层
高血压肾损害属于严重的高血压并发症,也是诱发终末期肾病(ESRD)的第二病因[1]。高血压肾损害的有效地防治,对预防和延缓肾脏疾病的形成与进展意义非凡。本次研究基于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分别从临床与实验两大部分入手,研究滋肾平肝方的临床效果,观察其对二肾一夹高血压大鼠(2K1C-RHR)肾损害的作用,以及在TGF β 1/Smads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以探讨其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临床研究:滋肾平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