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E探针的构建及其在微环境粘度和Aβ1-42淀粉样蛋白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u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体内微环境的粘度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生物体微环境粘度进行检测与分析可以为生物学、医学相关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传统的物理方法由于其复杂的检测体系难以应用在生物体中。因此,建立一套简洁并直观的生物体微环境粘度检测机制非常具有研究意义。聚集诱导发光(AIE)现象被发现以来,大量基于AIE机理的荧光探针被开发出来,其中以四苯乙烯(TPE)分子为基础的荧光探针由于其简便的合成方法,较高的荧光发射强度得到了大量的研究。其中粘度响应荧光探针的研究也是一大热点,因此本课题主要以TPE荧光探针在力学传感及生物大分子检测中的应用展开,力图拓展AIE荧光探针的应用范围。一方面,将TPE荧光探针应用于细胞培养模型—凝胶培养基质的粘度检测中,通过研究表明培养基的力学性能(弹性模量、粘性模量)与探针荧光强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这填补了目前缺少荧光探针法对细胞三维培养模型的粘度检测的空白。另一方面,将TPE粘度探针应用于与阿尔兹海默症有关的Aβ1-42淀粉样蛋白的检测。Aβ1-42淀粉样蛋白的聚集引发的微环境粘度变化可以通过TPE粘度荧光探针直观的表现出来。合成的探针与Aβ1-42淀粉样蛋白不需要特定的靶向作用,并且合成路线简单,检测过程中不需要破坏生物体,可以做到无伤检测。通过以上两方面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 TPE基荧光探针的应用范围。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TPE的聚集诱导发光的荧光探针对液体粘度和水凝胶力学参数的研究:合成并表征了三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特性的两亲分子,单烷氧链修饰四苯乙烯(S-TPE),反式双烷氧链修饰四苯乙烯(Z-TPE)和顺式双烷氧修饰四苯乙烯(E-TPE),其都是以TPE(四苯基乙烯)为结构主体。其中E/Z-TPE两种分子的粘度荧光响应优于S-TPE。在液体环境下,分子的对数荧光强度与液体的对数粘度呈正相关。令人感兴趣的是,互为同分异构体的E-TPE与Z-TPE两种分子在液体粘度传感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与E-TPE分子相比,Z-TPE异构体在液体粘度传感方面表现出更高的灵敏度(约1.80倍)。我们通过理论计算与破坏氢键的方式探究了两种同分异构体探针表现出不同粘度敏感性的原因。此外,两种分子在琼脂糖水凝胶机械性能(粘度和弹性模量)的荧光传感方面具有明显的响应。另外细胞毒性试验显示,两种荧光探针在2-10 μM的浓度范围内对L929细胞系(小鼠成纤维细胞)具有低细胞毒性。这些结果证明两种荧光分子在检测三维培养环境下的细胞外环境粘度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可行性。2、带有荧光性质的自表征凝胶的构建:基于上章内容,我们合成了能够检测细胞培养用水凝胶粘度的荧光探针,并取得了一定的检测效果。为了验证AIE荧光探针对凝胶培养基质粘度的广泛适用性,在本章中我们选择了与琼脂糖水凝胶相似的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培养基为检测对象,采用优化后的TPE粘度荧光探针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检测。在本章中我们将探针分子结构进行了优化,选用了具有AIE效应的TPE分子为母体。希望通过苯环的引入使分子的激发与发射波长红移;季铵盐基团的引入会使探针分子水溶性增加。另外通过将分子末端引入双键,增加可聚合基团,成功地合成出了带有烷氧链和季铵盐基团修饰的四苯乙烯衍生物(TPE-D),试图将分子中的双键通过聚合作用与同样带有双键的PEGDA分子进行化学键结合,构建一种粘度自表征水凝胶。测试结果表明,在乙二醇-甘油粘度体系中,粘度探针的荧光强度与测试体系的粘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进一步对带有荧光分子的PEGDA水凝胶进行了力学性能检测,发现其荧光强度的对数与力学性能(粘度,弹性模量,粘性模量)的对数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另外进行了细胞毒性的测试,结果显示探针具有极低的细胞毒性。以上结果表明,经过优化的粘度荧光探针可以与PEGDA凝胶构成粘度自表征凝胶,可以通过荧光强度的变化定性的分析凝胶培养基的力学性能。3、基于TPE的聚集诱导发光的荧光探针对阿尔兹海默症的检测:前面两章内容已经证明了基于AIE机理的荧光探针可以检测细胞周围的三维细胞培养基的粘度。因此,在本章中我们同样以TPE为母体,采用第一章相似的合成路线,合成了一种粘度荧光探针带有苯环和氨基等基团修饰的四苯乙烯衍生物(TPE-Q),将其用于检测活体线虫中的与阿尔兹海默症有关的Aβ1-42淀粉样蛋白。首先,通过体外实验证实了探针可用于检测Aβ1-42蛋白聚集。另外,通过与商用的斑块特异性荧光标记剂Th t为对照进行显像实验。发现两个探针在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线虫体内的荧光有很好的重叠。其次,通过分子对接从侧面说明了探针可以与Aβ1-42聚集体结合。最后,用L929细胞系评价了 TPE-Q的细胞毒性。表明TPE-Q具有低毒性,保证了在生物领域应用的可能性。以上结果均表明TPE-Q是一种优异的特异性体内显像剂。
其他文献
唐代以前,《尚書》的傳播與詮釋曲折複雜,許多內容已失去原貌。唐代孔穎達據西晉所出孔傳本主持修撰《尚書正義》,規範文字,統一訓解,成一代之經典。南宋時人將《尚書》本經、孔傳、正義三者合刻,定名爲《尚書注疏》。自後數百年,其書輾轉翻刻,異本蜂出,字句抵牾,訛謬甚多。清代經學昌盛,小學勃興,校勘家們開啟了對《尚書注疏》精校重刻的工作。所出校勘記較有影響者,有武英殿詞臣編纂的《尚書注疏考證》、浦鏜寫就的《
学位
组织滴虫病又称“盲肠肝炎”或“黑头病”,是由兼性厌氧的寄生原虫火鸡组织滴虫(Histomonas meleagridis,H.meleagridis)寄生于鸡形目禽类引起的一种原虫病,主要特征为硫磺样粪便、盲肠肿大和肝脏坏死,死亡率达20%-30%,严重危害养禽业的发展。近些年,人们对药物残留肉蛋、环境污染等公共安全卫生方面的关注,许多化学药物被禁用,加上缺乏商品化疫苗,导致该病的防控面临巨大挑战
学位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推广,以纳米二氧化硅(Silica nanoparticles,SNPs)为代表的纳米材料在畜牧兽医行业中的开发应用得到飞速发展。目前,以SNPs作载体的一系列纳米制剂,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饲料添加剂、兽药和新型动物疫苗等领域。但随着SNPs的广泛应用,其毒副作用也受到广泛关注,由于其粒径较小,能穿透生理屏障进入血液循环到达各器官组织并在其中富集引起组织损伤。研究发现SNPs能够
学位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作为一种专性胞内寄生原虫,可以感染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其引发的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在世界范围内已造成约1/3的人口感染。处于妊娠期的人及动物感染后常表现为流产、畸胎、死胎等症状,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业生产。猫及猫科动物作为弓形虫唯一的终末宿主,在其传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猫作为伴侣动物,其养殖率的不断升高,也使得弓形虫从宠物传
学位
地方流行性牛白血病(enzootic bovine leukosis,EBL)是一类传染性较强的慢性肿瘤性疾病,全球多国均有发病报道。大量数据表明,患病奶牛极易因继发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而导致乳腺炎,进而影响奶牛产奶功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该病病原为牛白血病病毒(bovine leukemia virus,BLV),属于反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e),丁型反转录病毒属(Deltaretro
学位
2021年,辽宁省召开了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会,概括了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并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本文首先从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和绿色发展取得的成效来分析辽宁省工业经济绿色发展的现状;然后,与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目标相结合,指出辽宁工业经济绿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为辽宁省的工业经济绿色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正> 杨百茀教授从事中医临床与教学近五十载,经验丰富。杨老在诊治疑难杂病方面,造诣殊深,曾治愈许多疑难病证。今择三例整理如下。一、离血压病I期、肾小动脉砚此球左某,男,39岁,大学教师。1989年10月10日初诊。
期刊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可以感染绝大多数恒温动物。人或动物感染弓形虫后可以导致脑积水、脑畸形、流产、畸胎和死胎等严重症状,给经济发展、公共卫生安全带来极大隐患。猫科动物是弓形虫的唯一终末宿主,感染弓形虫的猫会向环境中排出大量卵囊,是造成弓形虫广泛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疫苗接种,让猫免受弓形虫感染,对于控制弓形虫的传播意义重大,是防控弓形虫病的重要措施
学位
过渡金属参与的不对称催化反应是现代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设计高效、多功能的配体及其配合物是提高不对称催化反应活性和对映选择性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中,手性配体通过调节自身电性、立体效应来控制金属配合物的催化活性和立体选择性。因此在不对称有机合成等领域设计和合成新型手性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可以提供更多解决问题的手段。本文主要介绍基于咔唑骨架的手性三齿钳形配体的合成及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一、基于咔唑骨架
学位
色烯并[2,3-b]吡啶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杂环化合物,许多含有色烯并[2,3-b]吡啶的衍生物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此外,色烯并[2,3-b]吡啶化合物在特殊光电有机材料合成也得到应用。基于此,色烯并[2,3-b]吡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研究已成为近期的研究热点。研究结果表明带有两个亲核点位的色酮很容易和亲电试剂发生[3+3]环加成反应得到色烯并[2,3-b]吡啶的结构。另外,多取代环丙烷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