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三五”时期是贵州省社会协调发展,各项民生事业和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级财政投入教育经费3247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2.3倍,实施教育“9+3”计划、中职学校“百校大战”和“四项突破”工程,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贵州大学新校区等项目基本建成,一大批省市重点教育项目的立项、在建和完工为贵州省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财政资金的投入对保证民生支出、拉动经济增长方面作用巨大,同时也加大了政府债务负担,2015年贵州省地方性债务为9135亿元,位列全国第五,与经济总量最大的广东省相当,2016年财政刚性缺口(国地税总收入-一般公共支出)2229亿元,2017年上半年财政刚性缺口1289亿元,通过数据可以发现以财政为载体发展教育产业的既有模式,在当前地方性债务规范管理,全国大中城市房价高位徘徊,土地出让财政依存度高的当今难以为继。前财政部长楼继伟提出大力推广PPP模式,加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社会经济建设,教育产业项目建设周期长、投入金额大,长远意义重大,引入PPP模式能为企业投资提供新的项目选择途径,提升了参与项目的社会资本方财务决策能力。本文主要从广义企业理财角度出发,探索PPP项目融资渠道研究,在综合经济学、财务管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实地调研法等重点对PPP项目模式、操作流程、PPP融资渠道、常见问题和难点、风险应对措施进行分析。首先以国外和国内PPP项目融资模式理论开始,收集整理学术界研究情况,对现有理论基础进行重点简介,引出PPP项目模式在我国的实践运用意义,主要表现在拉动社会经济发展,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减轻财政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压力方面。其次是PPP模式的流程简介,主要介绍各阶段项目的主要内容,以社会资本方为视角审视项目建设运营中工作和责任,同时阐述项目操作中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可以分为三大类如法律风险、不可抗拒风险及运营风险,然后介绍我国PPP项目融资的主要途径,商业银行融资、政策性银行融资、保险基金及信托、产业政策性基金、私募公募及债券,论述不同融资渠道的优劣和基本操作方式,探索PPP项目社会资本方融资途径。最后,以G省师范大学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为例,详细介绍项目基础情况、项目融资方案、PPP项目模式社会化资本方应关注的难点,其中难点内容包括合格的社会资本方、项目投向、项目风险、项目退出机制、项目绩效考核、项目收益率等重点环节,分层次介绍优化PPP项目融资的路径,明确界定合格的社会资本方、合理的项目投向、合适的风险分担机制等并逐一论述运用情况。以G省师范大学配套建设项目为突破口,优化PPP项目建设整体构架、引导企业全面认识PPP项目的流程,以探索教育领域PPP项目社会资本有效的参与方式和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本文的研究对于指导社会资本方参与项目建设,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