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居民家庭收入与储蓄的不断增加,个人金融资产管理和消费合理配置需求日益增长。为了实现家庭金融资产的多元化,我国城市居民投资方式已经由单一的银行储蓄逐渐转变为兼顾资金流动性与收益性的理财产品投资,理财产品的家庭购买需求不断上升,而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主体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所推出的理财产品更是成为我国居民的重要投资产品之一,其意味着以存贷利差等传统服务为主的商业银行也将面临转型,提供优质的银行理财产品是其面临的新机遇。与此同时在金融资产多元化需求不断增加趋势下,家庭投资者能否最大程度的合理配置金融资产,不仅关系到其资产的有效保值和增值,更会影响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转和金融资本的有效配置,也就是说现实中诸多非理性因素的存在使得投资风险过高,金融市场波动性将会不断加大。由此可见,居民个人理财投资决策中存在的非理性行为问题,对居民的投资收益和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及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非理性行为对个人理财投资决策过程的影响及导致其产生因素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本论文梳理总结了非理性行为对个人理财投资决策影响的相关文献,以生命周期及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了非理性行为对个人理财投资决策的影响机理。搜集购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居民个人的微观数据432份,根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非理性行为,将非理性行为分为外部环境偏差和内部决策偏差,并将个人理财投资决策过程划分为理财产品购买前、中、后三个阶段,建立非理性行为的指标释义。采用Ordered Logistic、OLS和二项Logistic模型三个模型,为动态剖析三个阶段中居民个人基本特征、非理性行为对个人理财投资决策的影响,并做了进一步实证分析,通过OLS模型对不同收入人群的非理性行为表现对投资时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年龄、风险厌恶程度、外部金融环境等因素显著影响不同阶段的个人理财投资决策行为和不同收入人群的投资时长;代表性启发式偏差、易得性启发式偏差及锚定和调整启发式偏差对购买前决策影响显著;购买行为发生阶段过度自信、损失厌恶和情绪效应等非理性因素对其决策影响显著;而对比效应、稀释效应、沉没成本等非理性行为显著影响购买后阶段的决策行为;过度自信、损失厌恶等非理性行为对不同收入群体有显著影响。最后,本论文分别就个人、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提出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金融监管者、居民、金融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