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一般可以通过增加要素投入或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这两种方式来实现。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依靠增加要素投入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就成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对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研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也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2001-2014年江苏省13个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结合通过索洛余值法计算出的2000年的江苏省13个市的初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值,得到2000-2014年江苏省各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值。然后对其进行收敛性分析,包括σ-收敛、相对β-收敛、绝对β-收敛;再通过面板数据模型,从全省和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这两个层面对影响江苏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第一,江苏省在2001-2014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3.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推动,技术效率增速为负;第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密切相关,苏南、苏北、苏中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依次下降;第三,江苏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不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相对β-收敛,表明全省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距将越来越大;第四,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性较大,各影响因素对各地的影响效果也不同,如苏中、苏北地区城镇化率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显著正相关,而苏南地区则相反。因此提高各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时应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政策;第五对于全省来说,农业劳均资本投入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正U型关系,人均耕地面积、外贸依存度、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正相关关系,而城镇化率、农业结构调整系数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最后,根据上述结论中所反映的相关问题,本文提出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技术转化效率、提高财政支农支出、扩大经营规模等政策建议,以期对提高江苏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所帮助。